以“三新”经济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
李逢春、张为付
摘要:江苏“三新”经济蓬勃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以科技创新、知识赋能为导向的新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建议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打造透明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助力市场经济有序运行;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水平,不断催生经济发展的新生态载体;构建有机开放的国际合作方式,持续增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三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发展,积极促进新经济稳健发展。“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具有以需求为导向、跨界融合、动态变化等诸多的新产业特征,对于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激发经济发展动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江苏“三新”经济发展的表现特征
2021年江苏“三新”经济表现亮眼,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以科技创新、知识赋能为导向的新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新旧动能转换,新兴动能发展活跃,正是打开江苏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表现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比规上工业高6.9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3D打印设备等数字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2.8%、39.1%、25.5%、64.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江苏经济结构进一步呈现优存量与扩增量并举的崭新格局。
(二)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式发展。以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线上消费快速壮大,2021年线上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9%。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9%、35.2%。1—11月,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30.9%、19.2%,其中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增长31% 、153.1%,不断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形成高品质供给。
(三)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投资力度加大。2021年江苏与数字设备、数字产业紧密相关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21.5%,22.3%;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15.7%、192.1%,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二、以“三新” 经济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赋能产业的图谱,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优势制造行业的工业核心软件,建设全国顶尖的工业软件企业集聚高地,积极谋划创建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进新型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提高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业软件、5G等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大人工智能、AR/VR、工业机器人等前沿产业的高端软件研发和应用,加快工业企业和设备用云上云的步伐,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以打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为手段,完善“三新”经济市场运行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是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江苏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就是“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推动区域协作,努力打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最优营商环境”,努力做到市场机制最活、服务效能最佳、综合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三新”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但营商环境是多维度的集合体,是一个系统而综合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而完成,政府要加快建设“云+网+端”为技术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数字设施升级、数字创新引领、数字产业融合、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监管治理和数字开放合作六大工程,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政府牵头,建设政务审批服务一体化的政务平台,积极改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和企业登记等事务的办理手续,集成优化“一网通报”、“一地受理、一次办理”为一体的审批服务办理流程;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深化中小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推动登记方式多样化,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发挥制度和规则的创新示范效应和叠加效应,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
(三)以加强“三新”经济载体建设为重点,提升发展可持续性。以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出的新场景,是推动创新应用的新孵化平台,也是推动产业爆发的新生态载体,已成为推动新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引擎。从知识转移、技术转移、技术创新的角度看,政府都需要在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服务。企业则需要以高端化和国际化为导向,积极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广泛引进国际高端资源,开展市场前沿技术研究,打造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研发机构。重点企业需要针对重要科技进行主动研发,借助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中的中介作用,积极同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制定联合开发计划,或者与其进行技术转移合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企业技术能力还体现在创新过程的实现能力,需要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信息获取及整合等方面进行优化。企业强化自主研发能力要注重企业在整个开放创新网络的定位,在技术吸收创新的同时提升企业在创新系统中的集成能力和整合能力,加强与国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的对接,支撑企业自建研发机构。
(四)以构建有机开放的国际合作为方向,持续增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高效的国际化合作不仅关系着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更关系着新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涉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政府应该逐步建立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完善技术转移平台,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际化合作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进国际合作进程。目前,除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等相关资源、建立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兼并或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等方式外,比较流行的国际化合作方式还有委托研发(研发外包)、技术联盟等。一方面,鼓励具备一定实力的小企业应加大委托研发(研发外包)力度,节省企业内部资源,快速利用外部先进技术和资源;另一方面,引导较强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应广泛加入通过技术联盟、行业商会等组织,加强技术信息交流。根据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可以发现联盟商会等组织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存在明显的技术溢出。这方面大中型国企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筹建合作联盟,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努力成为“走出去”发展战略主力军,形成有利于企业开展国际化合作的有利环境。
作者简介
李逢春: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张为付: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