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简介
机构设置
智库动态
智库成果
智库专家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现代服务业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综合楼410室
 E-mail:zhikuj@njue.edu.cn
 电话:025-83494746
 传真:025-83494746

 友情链接
 
 
现代服务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现代服务业 > 正文  
  基于国外媒体报道的南京城市国际形象探析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22-01-25  阅读:

基于国外媒体报道的南京城市国际形象探析

廉同辉、张为付、杜越群

在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内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更加深入发展,区域间、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形象” 则被各区域用作全面展示自己的一张名片。对于区域而言,区域形象不仅仅是一项无形的资产,还会在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上起关键性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介对于某一地区的信息传播在某一程度上会影响人民对于该地区的第一印象。因此,大众传播所塑造的区域形象在信息化时代更受各方重视,也愈发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南京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于2020年在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亚洲城市百强位列第11位。在当下新冠疫情和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泛起的背景下,南京城市形象的媒体呈现复杂多样,并不总趋于积极、完美。因此对西方主流媒体中南京城市形象进行研究和呈现,可以帮助明确南京市在国外的形象定位,从而使南京市抓住更多发展机遇,对南京市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外媒对南京报道信息的获取

使用EBSCO host中的Newspaper Source数据库,聚焦美国《简斯维尔宪报》《圣路易斯邮报》和《华尔街日报》、英国《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日本《日本时报》等外媒,以南京英文名“nanjing”“nanking”“nankin”为关键词,在标题和正文中检索201111日至20201231日期间发表并提供全文的新闻报道,检索得英文报道261篇。然后,人工筛查,将与南京形象无密切关系的样本剔除,最终得到有效样本59个。

从报道数量分布来看(图1),2011-2020年间外媒对南京的城市报道呈不规则分布趋势,波动相对较大。但整体报道数量都相对较少,只有2011年和2015年不少于10篇。

外文报道数量分布

从报道篇幅来看,59篇报道中,500字以下的短篇报道最多,占比为83%;其次是501-1000的中篇新闻报道,占比为10%;而1000字以上的长篇新闻报道仅占7%。可见,外媒对南京的报道是以短篇报道为主,重在传递新闻事实,缺乏对南京的深度报道与分析。

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南京城市国际形象研究

(一)基于数据挖掘的情感态度分析

新闻中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体对新闻中相关客体所持的态度。一般分为积极、消极、中性三种情感倾向,分别表达鼓励陈述、批评陈述与不带感情的客观陈述。分析文章的情感倾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好坏,也能窥探出媒体背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人工阅读与编写Python代码调用百度情感倾向分析功能两者相结合,发现59篇报道中,积极倾向的报道为42篇,占比71%;中性倾向的报道为5篇,占比9%;消极倾向的报道为12篇,占比为20%。虽然消极报道占比20%,但由于外媒天然的政治立场,可以判断外媒还是认可南京的,对于南京的塑造也更偏向正面积极。

(二)基于文本内容的高频词分析

通过Python进行分词,并使用停词表剔除过滤词,得到高频词统计结果。对前40个高频词(见图2和表1)进行分析,发现诸如大学、公司、美食等高频词,可以推断出外媒更关注与南京的文化、经济交流,也对南京的美食很感兴趣。由于金陵十三钗等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化作品在西方传播,所以南京的高频词也包含日本人。

图片

外文涉及南京报道的高频词词云

外文涉及南京报道的高频词词频

(三)基于文本内容的语义网络分析

在上述高频词分析的基础上,提取文章关键词,并将nanjing这个主题词包含进来,通过Python得到相关的二元共现词组。再使用Gephi进行语义网络呈现,得出外文媒体有关南京报道的语义网络,见图3

英文报道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分析可知,南京在外文媒体的形象呈现如下:

1)经济形象。外媒有关南京的语义网络中,诸如“政府”、“科技”、“公司”、“销售”、“博姿”、“出租车”等语义词共现频率高。这说明,外媒较多的关注南京的经济发展、南京政府政策以及外企在南京的发展情况,显示出南京经济包容、对外开放的形象。

2)文化与旅游形象。外媒有关南京的语义网络中,出现“食物”、“餐馆”、“住宿”、“旅行”、“电影”等语义词,反映了外媒关注南京的文化与旅游。作为中国历史名城,南京是一座旅游大城,美食美景、历史古迹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外媒对南京文化旅游消遣的报道,表明南京的城市文化品牌有一定的影响力。

3)教育与科研形象。外媒有关南京的语义网络中,“教育”、“大学”、“学生”等议题表明外媒比较关注南京的教育事业。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拥有29855211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

4)社会综合形象。除了经济、教育、文化外,外媒也很关注南京市民的社会生活。

除上述南京城市正面形象外,外媒报道有时会歪曲南京形象,如《Sales drive stalled by bureaucracy》(2011)报道中将警察摆在邪恶方,称违规的商家只是单纯为了营销,在南京政府头上扣上一顶官僚主义的帽子,但实际情况是商家先不遵守规章制度,警察依法执行。外媒对事件过度延伸,问责并抹黑南京政府,不利于南京城市形象的建设。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南京城市国际形象探讨

(一)外媒有关报道篇幅类别失衡

外媒有关南京的报道多为短篇报道,占比高达到83%,中篇新闻报道,占比为10%;长篇新闻报道只占比7%。这侧面说明外媒忽略了较多深度报道题材的使用,缺少了“讲故事”的报道,更多的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面,很难对读者产生吸引力。而且不容易拉近南京与受众的距离,不利于广大受众对南京形象深层次内涵的了解。同时,外媒在选题报道中主要从西方视角和受众角度出发,更重视流量及广告收入,所以会选择西方群众感兴趣的角度,以满足读者需求。

(二)外媒关注点偏向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由于外媒服务的社会系统不同于我国,故对南京城市形象的报道不会脱离一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因素。同时,外媒对于南京的关注点更加偏好于体育、美食、旅游、历史等,通常以简短的篇幅将南京文化呈现在读者眼前。因此,这样的报道对于南京的塑造并不深入,难以让受众深入了解南京。此外,外媒通常以自身偏好来挖掘南京议题,并喜好关注冲突的议题,在某些有关南京的报道中不乏问责性文章,肆意抹黑南京政府。

(三)外媒过度解读,凸显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

外媒因为意识形态与中国不同等原因,在涉华报道上历来就有刻板印象。例如外媒在报道法拉利上城墙这件事时,直接臆想中国的富人都是通过贪污等非法途径获得财富的。在镀金车营销事件中,直接在标题上写官僚主义阻碍商业发展,但事实上是商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处理。这些都可以体现外媒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已经延伸到了城市文化品牌层面。如何扭转因西方媒体刻板印象造成的报道失实,是南京城市形象国际化传播首要问题。

四、南京提升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对策

(一)及时回应舆情,抢占舆论高地

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中一直惯用冲突框架来设置报道议题,涉宁报道也不例外,诸如在《China Continues To Push The (Fake) Envelope》的报道中,外媒抨击中国经济;有关特斯拉破坏城墙的报道中,外媒用阴谋论来污蔑我国;《Sales drive stalled by bureaucracy》在警察执法事件上,外媒过度问责南京政府,从而否定南京经济政策等。针对此类外媒报道的挑衅,南京政府应注重城市发言人工作,在涉宁事件中及时主动回击外媒,不回避敏感话题,联合我国外宣媒体,主动设置议程,澄清外界猜疑,并抢占国际舆论领域高地。

(二)站在受众立场,去“自我中心化”

大数据时代,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也使得政府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自主性在不断降低。因此,在当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生态中,政府必须摆脱“自我中心”,才能对外界产生清晰的认知,也才可能保证城市形象传播效率与客观世界发展相适应。体现在媒体报道新闻时,应该加入大众视角,即大众看待城市形象时认知需求角度,全面解读受众想要了解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让受众看到真实的城市形象,还可以提高媒体可信度。

(三)利用外宣通道,主动打造亮点话题

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在向人们展示南京形象的过程中应主动出击,设置国际媒体议题,打造亮点话题。如报道《未来网络 江宁正发力》(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举行》(2018)等提及的国内火热的网络建设活动并未得到外媒的重点关注,南京城市改革形象在外媒留有空白。南京作为形象塑造者,在实施重大议题时更应该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政府也应当重视城市形象的影响力,高效利用外宣通道,向受众讲述南京进步的故事,从而引起国际受众共鸣。

 

作者简介

廉同辉: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张为付: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杜越群: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智库@版权所有@2017-2020
南京财经大学 苏ICP备05007114号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