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简介
机构设置
智库动态
智库成果
智库专家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现代服务业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综合楼410室
 E-mail:zhikuj@njue.edu.cn
 电话:025-83494746
 传真:025-83494746

 友情链接
 
 
现代服务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现代服务业 > 正文  
  提升江苏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22-01-18  阅读:

提升江苏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毕朝国

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产业和贸易的正向带动力与辐射力,既包含行业、业态、模式的示范,也是发展方向、发展动能的引领;从结构看,是指结构优化、业态新兴;从结果看,是指服务产品、服务模式使用先进技术、先进理念,以及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包含规模带动力、产业融合力、创新驱动力、国际竞争力以及环境支撑力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江苏服务贸易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现状

(一)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动力引擎作用日益突出。一是发展速度高位运行,总量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539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2.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贡献份额提高,动力引擎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22%,全省服务业税收贡献继续上升,实现全口径服务业税收收入73568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高于全省税收总额增速22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23%,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

(二)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融合示范效应初显。一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明显提升,服务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5%7.7%,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1.7个、3.9个百分点。二是产业融合势头良好,融合示范效应初显。江苏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江苏迈向制造强省、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发挥服务业引领力和支撑力的必要路径。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六年位列全国第一。对全省其它企业和地区起到了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

(三)研发投入逐年递增,服务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一是研发实力强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0年江苏专利申请量达到719,452件,位列全国第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5件。全省研发设计服务机构达到4.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业比重达4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主动探索,推动四新经济蓬勃发展。全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出南瑞集团、国电南自、好享家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四)服务贸易逆差逐渐收窄,离岸服务外包和服务业利用外资稳步扩大。一是服务贸易逆差收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年江苏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44500.5亿元,比2019年增长2.6%,较全国增幅高0.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8%。其中出口27444.3亿元,增长0.9%;进口17056.2亿元,增长5.5%。二是服务业利用外资稳步扩大,商业存在对于服务贸易总量拉动作用明显。2020年我省实际使用外资2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国比重16.3%,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现代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力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34.4%51.1%

二、江苏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高能级服务型企业偏少,在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领域尚未形成领先优势。新一轮信息技术驱动的“结构大调整”时期,江苏未能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在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领域尚未形成领先优势,江苏在服务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相对较少,2020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江苏企业入围榜单的数量44家,与广东(91家)、北京(55家)、上海(47家)有一定的差距。

(二)科技引领成效不突出,创新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偏弱。2010年以来,江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与高新技术服务业出现增速放缓的现象,表明研发投入与高技术服务业产出未出现协同增长。2020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仅为广东省的1/4左右,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也低于广东、浙江。深入考察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情况,2017-2020年间江苏服务业上市企业R&D投入占营业收入低于全国服务业上市企业平均水平。

(三)服务贸易总体处于中低端环节,利用外资质量有待提高。江苏加工服务、旅行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贸易额较高,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其他商业服务(含技术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研发成果转让费等)等高新技术和新兴服务方面,与广东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江苏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虽多,但中小型企业占据较高比例,企业规模有限,意味着江苏在承接大型项目方面存在能力不足问题,直接导致企业接包业务层次不高。截至2020年底,江苏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达1.4万家,离岸外包执行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约90家,其中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仅30多家。

(四)体制机制桎梏依旧突出,政策创新与服务支撑能力亟待增强。服务业核心领域开放步伐较慢,部分领域国资控股占比高。在电信、金融、保险、教育、卫生公共事业等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存在部门或行业垄断,服务供给能力扩张受到严重制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国际通行的“境内关外”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改革实效与企业预期不匹配,企业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已开放领域落地不够,实际成效低于企业期望。部分制度创新试点范围偏窄。调研发现江苏的研发机构、高端再制造、会展、快递、演艺等服务企业所需的试剂、仪器、关键件配套、展品、艺术品、电子商务快件等物品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仍存在与服务贸易特点不匹配的问题,亟待建立先进的服务贸易海关监管机制。

三、江苏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服务贸易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一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引导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服务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新研发机制,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提高创新效率,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新兴技术。积极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生命科学、空间技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在服务贸易产业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企业专业化程度以及服务可贸易度。

二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做大新兴业态规模,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从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跟跑者”变为“并跑者”“领跑者”。鼓励服务贸易企业跨越传统产业边界、整合产业要素资源,基于细分领域跨界融合创造更多的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鼓励服务贸易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强化理念思路更新、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管理体制变革,实现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

三是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建立在“江苏制造”基础上的“江苏服务”的品牌影响力。积极拓展制造业产业链条,推动从单纯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延伸,促进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引导制造业企业深化分工协作,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外包非核心业务,积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的支撑作用。有效整合各细分行业核心资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叠加的放大效应,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信息+”、“金融+”等融合型服务行业,实现服务业的业态创新和功能完善。

(二)聚焦企业集群培育,增强市场主体资源配置力

一是大力培育龙头领军型企业。顺应产业集中度加快提升趋势,支持有实力的服务贸易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跨国并购、开展国际化经营,打造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级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深化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一批行业创新发展联盟,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快做大做强。引导领军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延伸,鼓励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间交叉渗透融合,形成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产业集团。

二是精心培育高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工程行动计划,做好技术先进型、模式创新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引导骨干服务机构集聚优质资源,向规模集团化、服务专业化、功能体系化发展,打造一批连锁型、平台型服务企业集团。

三是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体系,扩大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供给。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创业型规模企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型龙头企业和人才密集型高科技企业,以及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小微企业。

(三)聚焦载体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贸易产业辐射带动力

一是推动重大服务贸易产业载体创新突破。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发展,以知识产权和科技服务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业态,加速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南京江北新区服务业发展,突出新金融集聚区、互联网特区、健康新城等发展定位,聚焦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高质量打造自贸试验区。鼓励苏州自贸片区结合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数字技术贸易、数字文化贸易等创新发展,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国际、内外连接的全球数字贸易平台。

二是推进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引导有条件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强化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展示交易等公共平台建设,增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江苏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做出试点示范,促进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三是培育服务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产业链培育创新链,立足创新链打造价值链,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强重大项目布局、科技资源导入、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制度试点等多领域支持,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功能配套完备的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或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水平。

(四)聚焦开放优势重塑,建设服务业开放新高地

一是提升发展服务贸易。巩固提升旅游、建筑、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中医药服务等关键产业服务贸易,扩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质量管理等高技术服务进出口,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分享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提质发展南京、苏州、南通等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夯实提升徐州、常州等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速打造江苏服务外包城市集群。

二是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推进电信、互联网、文化、教育、交通等领域有序开放,取消储存准发类业务、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选择文化娱乐聚集的特定区域,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优化外资利用质量,鼓励外资进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对外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管理程序,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公平对待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妥善处理吸引外资与保障本土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三是推进服务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建设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公布涵盖江苏省地方性法规以上层级的市场准入禁止限制目录,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推进“大通关”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充分发挥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大力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和监管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

毕朝国: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智库@版权所有@2017-2020
南京财经大学 苏ICP备05007114号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