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进博会平台优势,释放国内市场潜能
杜运苏 张为付
摘要:入世20年,我国对外开放已经从客场全球化走向主场全球化,让世界共享国内市场机遇是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进博会平台优势,释放国内市场潜能:一是抓住RCEP机遇,引入区域内高端品牌;二是依托数字经济优势,做大“云端”市场;三是激发国内消费热点,扩大进口产品需求;四是加快合作方式创新,增强与国内市场联动。
关键词:CPTPP;制度型开放;国际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入世20年,中国不仅全面履行入世承诺,而且还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降低进口关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从2018年开始举办以来,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开放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中国参与经济全球的模式正在从客场全球化向主场全球化转变,让世界各国共享国内市场发展机遇既是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国内居民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亟需发挥进博会平台优势,扩大溢出效应,释放国内市场潜能。
一、抓住RCEP机遇,引入区域内高端品牌
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RCEP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对于进一步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促进中国高水平开放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协定生效后,已核准成员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且主要是立刻降税到零和10年内降税到零,这意味着各国将在较短时间内兑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承诺。RCEP包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国际高端产品,在国内有庞大的需求市场。尽管这些国家的部分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我国市场,但总体规模还不大,中间环节成本较高,国内市场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进博会可以发挥平台优势,吸引区域内公司通过进博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将其引入国内市场,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依托数字经济优势,做大“云端”市场
我国在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领域已经形成鲜明的优势,第四届进博会首次在线上办国家展,“云集”多元文化,同时设立了56个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2020年我国的社会零售品销售额近40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其中,网络零售额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渗透率占比增长到了30%,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居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相对来说,进博会的“云端”规模与其影响力还不匹配,可以采取对接京东、天猫、抖音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策略,引入国际高端品牌,通过“双十一”等大型购物节有效提高销量,形成“云端”国际消费中心,满足我国居民对进口产品的巨大需求。
三、激发国内消费热点,扩大进口产品需求
进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年提高,在国内更是家喻户晓。然而,进博会在激发国内消费热点方面还有很大潜力,“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方面,进博会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现有平台基础上举办“进口产品”购物节或购物月,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另一方面,鼓励国外厂商与国内各类销售平台合作,借助现有渠道扩大其产品影响力,激发国内消费热点。在线上线下融合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激发消费热点不仅要扩大网络宣传力度,进博会还要加强与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等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城市合作,通过多维度多渠道的方式宣传国际品牌。
四、加快合作方式创新,增强与国内市场联动
进博会除了展示和销售终端产品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与国内市场联动。2020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分别达到1630亿美元和1537亿美元,流量规模均居全球首位。跨国公司在疫情冲击下将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再仅仅基于经济成本进行布局,全球价值链分布将呈现“纵向缩短,横向区域集聚”态势。进博会在促进国内外合作可以大有作为:一是进博会可以加强与对外开放高地进行合作,包括全国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即将设立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设立专门的展区或投资洽谈活动;二是紧跟国内市场发展动向,加强与重点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进驻;三是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下,积极探索线上招商创新,为国内外企业合作搭建新的平台。
作者简介
杜运苏: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张为付: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