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发展趋势如何看?怎么办?
陈启斐 张为付
一、下半年经济发展趋势基本判断
(一)多重因素叠加冲击经济增长速度
7月份受到极端天气和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的不利影响,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3%,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4%,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7月份作为下半年的开篇,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明显的冲击,尤其是制造业冲击更加明显。
(二)2021年总体经济增长态势仍将稳定
截止7月份,今年总体经济增长态势保持稳定,经济总体处于微扩张状态。
一是从需求端来看: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29亿元,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速为4.3%。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1108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8130亿元,增长1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3.7%、21.6%和15.8%。
二是从生产端来看: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7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0%和50.9%,比上月回落0.9和0.6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总体有所放缓。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7%和49.4%,比上月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7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60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0%。
二、下半年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经济总体走势保持稳定,经济规模持续微扩张
上半年,由于我国疫情控制较好,总体上率先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7%,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达到两位数增长的国家。当我们拆分时间段后,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一季度的高速发展。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高达18.3%,二季度有所下降。我们认为,在没有外部极端事件冲击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攀升的态势。虽然新冠疫情在局部地区依旧反复,但基本上都会以较快速度控制。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将近60%,随着餐饮、旅游、电影等行业的逐步恢复,全年有望顺利完成6%的经济增长目标。
(二)内需潜能逐步释放,双循环格局增长动能逐步显现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增幅较高。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今年上半年消费市场同比快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稳定恢复,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由于同期基数较低,市场销售大幅反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比2019年同期增长9%,两年平均增长4.4%。其中,商品零售增势良好。上半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4.9%。线上零售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6.5%,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不仅出口市场向好,内需市场也不断扩张。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补短板效果明显。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较大的餐饮业和商贸业基本恢复政策。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6.8%,已经基本上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随着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内外双链的格局基本成型,内需的驱动力量逐步显现,经济的自身修复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得到强化。预期下半年,内需对经济的贡献率会进一步上升。
(三)新动能作用彰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AI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发生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近五年新动能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图1给出了2015年到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19.6、146.9、191.2、257.9、325.5和440.3,分别比上年增长19.6%、22.8%、30.2%、34.9%、26.2%和35.3%。结果表明,2020年,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逆势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各级政府着力推进职能转变,监管方式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形成“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经济展现出良好的韧性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根据上半年的数据,预计今年下半年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持续释放,不断助力经济发展。
图一 2015-2020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根据上半年的数据,预计今年下半年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持续释放,不断助力经济增长。
三、促进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对策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是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一季度和二季度经济先扬后抑,表明经济发展依旧面临复杂的环境。7月份,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纷纷回落,经济发展压力明显加大。为保证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我们建议如下:
(一)稳定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工业发展绩效
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间,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我国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这些年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不少省出现了超常态的跌落。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过早过快的“去工业化”容易造成产业空心化问题,不仅造成经济波动,还会抑制就业,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发展。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的产业类别是最完整的,配套齐全,并深度融入了世界产业分工体系,这不仅保证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保持我国工业部门的比重,不仅有助于国内经济发展,也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建立自主、完备、安全、可控和富有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高工业发展绩效的重要手段。今年下半年,要把强壮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实施制造业强链固链行动,加快补短板、解决“卡脖子”技术。同时,布局新兴产业链,利用产业梯度优势、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实施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强化供应链体系,塑造国际间竞争的新优势。
(二)深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动能。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下半年要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主动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保持外贸平稳发展
由于新冠疫情在国外依旧肆虐,国际需求充满不确定性。因此,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下半年,要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完善出口政策,优化出口商品质量和结构,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引导企业深耕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扩大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同时,国内对新冠疫情不能放松警惕,在机场、火车站、码头、医院等重点区域,要坚持高强度的检测复测。尤其对入境的人员和货物,要重点排查,尽可能降低输入性疫情的风险。
作者简介
陈启斐: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张为付: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