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简介
机构设置
智库动态
智库成果
智库专家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现代服务业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综合楼410室
 E-mail:zhikuj@njue.edu.cn
 电话:025-83494746
 传真:025-83494746

 友情链接
 
 
现代服务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现代服务业 > 正文  
  人口结构老龄化、疫情防控常态化,防疫之局如何破?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21-08-21  阅读:

人口结构老龄化、疫情防控常态化,防疫之局如何破?

——以江苏省扬州市疫情防控实践为例

方国昌  何宇  张为付

德尔塔变异毒株来势汹汹。自720日南京出现本土新冠确诊病例以来,多地机场、口岸、定点医院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并造成一定范围扩散。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扬州作为继南京后江苏第二个疫情中心,因感染病例传播快、重症多、老龄化的特点引发广泛关注。在疫情高峰期89日晚扬州公布的346例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170余人,占比超过一半;此外,重症、危重症也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

据扬州市统计局,扬州老龄化呈现程度高、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2020年扬州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92万人,比2015年增加21.43万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19.55%,超过了国际老龄化社会标准12.55个百分点。

扬州的疫情为老龄化社会防控疫情敲响警钟。放眼世界,意大利、日本等深度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在面对新冠疫情时皆出现了传染速度快、医疗资源紧张、病死率居高不下等现象。与西方社会部分国家基于“社会价值考量”放弃治疗老人不同,我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而新冠病毒又将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如何对疫情防控进行“适老化升级,切实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一、人口结构老龄化下疫情防控面临的困境

困境之一:老年人独特的休闲活动加大了传播风险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逐渐退出劳动市场,各类社会资源逐渐丧失,身体健康状况的逐渐恶化以及认知功能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时,除去包含物质、生活保障的社会支持以外,包含情感、行为和信息支持的非社会支持显得尤其重要。跳广场舞、下象棋、打麻将等都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业余休闲活动。特别是对于一些“空巢老人”来说,这些活动与其说是娱乐,不如说是社交甚至是精神慰藉。然而,人员聚集是新冠病毒传播传染的最大概率途径之一,老年人寻求非社会支持的过程无疑将导致疫情防控难度增大。

本次扬州的疫情也反映出这一问题。除了买菜烧饭、含饴弄孙,打牌、看牌便是这里的老人们日常的重要娱乐活动。这些老人大多已经退休,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闲暇时间,爱上了打牌。棋牌室、麻将馆不仅是老人们娱乐消遣的场所,也是认识朋友的交际场,是他们退休后的另一个社会生活中心。疫情的爆发中心,宏远棋牌室规模奇大,最多可容纳上百张桌子,且麻将桌基本都在负一层,环境密闭、空气流通不良,卫生情况一言难尽。其次,老年人群喜欢聚集,不能规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各种行为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呼吸道直接传播,搓麻将等行为也容易造成接触传播;由于习惯以及听力障碍,老年人之间交流更容易加大嗓门,进一步加大飞沫传播风险。

困境之二: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加大了流调溯源难度

目前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2.74亿户,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约1.34亿户。这意味着全国有1.4亿乃至更多的老人在网络上处于失语状态。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尽管给大多数人带来了便利,也让社会管理更加高效,但也无形之中为广大老年人设置了“数字鸿沟”。这种鸿沟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无健康码不得乘坐公共交通”、“无健康码不得进入商场”的管理方式,让部分老年人在“数字化生活”中逐渐被淘汰;疫情严重时的出行管控,也让部分行动不便、甚至身体残疾的孤寡老人无法像年轻人一样通过网络向外界传递需求,或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数字鸿沟”的存在也让流调工作变成“最难的倒叙”。流调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是一部“回忆录”,但是要回忆起那么多细节并不容易。年轻人的流调溯源可以依赖数据记录——手机、日程、相册、朋友圈等多种途径都可以复盘行动轨迹。而恰是记忆力较差的老人们,很多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子记录,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很难回忆起过去14天都去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人,只能根据日历反复启发他们回忆,尽可能挖出更多的细节。而在许多私营棋牌室,并没有严格的健康码查验和信息登记,这让扬州的流调工作难上加难。

老年人薄弱的健康情况也给病毒以可乘之机。老年人体质本来就比较弱,再加上大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一旦感染毒性强的德尔塔毒株就容易发展为重症。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率偏低,也是重症高发的原因之一。许多老年人本身患有的基础疾病,就是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在疫苗保护与个人防护的“双重失效”下,新冠病毒长驱直入,感染也就成了必然。

困境之三:面对大量的老年群体一线防疫要素资源稀缺

在江苏省委调度下,全省医疗资源驰援扬州,扬州病例转至南京治疗,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然而在疫情防控的具体工作层面,基层工作人员紧缺也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实施全面居家医学观察后,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除了为居家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外,还要从事无物业小区值守、核酸采样引导服务、纠纷调解等工作,社区人手明显不足。大量特殊关爱人群(老幼病残孕)的存在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工作难度。

所幸疫情当前,每天7万多名,累计50万人次的志愿者站了出来,他们当中有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医务工作者,还有众多中小学生、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勇担使命、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为防控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恰是暑假期间,才有大量返乡的大学生以及放假的中小学生,有效充实了基层防疫力量。若疫情发生在非假期期间,志愿者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将难以得到有效补充。

“志愿江苏”平台数据显示,扬州46岁以上中老年志愿者占比36.5%,多个社区的志愿者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有社区工作者分析,很多年轻人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平时抽不出时间做志愿者;很多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大,只能趁着寒暑假参加志愿活动。而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除了忙家务、带孩子外,他们选择性更广,通过做志愿工作丰富晚年生活。在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队伍“老龄化”也有着潜在问题,如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年人会有体力、能力、精神不足等问题,难以支撑高强度、连轴转的防疫工作;现代科技比如网络、手机、微信等方法,老年人不能灵活运用,利用以上工具发布、接收防疫信息或实现志愿者间的联系互动有较大困难。

二、破局之策:疫情防控的“适老化”升级

(一)补管理机制短板,预防老人成为易感群体

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健全,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开始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在供给层面,存在文化生活形式单调、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不完善、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等问题,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使得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喜欢传统的聚集型休闲方式,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缺乏有效管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权益;加大对老人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地,特别是农村地区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大学;提高面向老年群体的精神卫生服务质量,将心理咨询、心理帮扶等公共服务下沉。工会组织、离退休管理部门,还要发挥一定作用,配合退休人员所在街道社区,做好对老年人的情感关爱工作。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同时,要认真做好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为老服务场所的防疫管理工作,落实信息登记、体温测量、间隔落座等防疫要求,监督、劝导老年人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场所消毒及空气净化。

在老年群体疫情防控方面,通过媒体网络以及上门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指导老年人及其家人了解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做好防护工作。社区(村委会)要全面掌握辖区内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信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医的作用,关注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管理。高度重视加强老年人心理调节,纾解焦虑恐惧情绪,引导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

(二)补数字建设短板,以智慧建设促进防疫适老化

新冠疫情加速了社会的全面数字化,也影响了此前“数字经济聚光灯”之外的群体。扫码乘车、人脸识别、查阅健康码行程码,这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成了横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20213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在疫情面前,就是要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防疫”,提高防疫工作效率。

首先,要主动引导老年群体主动拥抱数字技术,为老年群体防疫工作赋能。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层级”不同,有的老年人经常接触互联网,对数字化生活驾轻就熟;而有的老年人则一直处于“脱网”状态,连最基本的“扫码”都无法实现。对于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老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智能设备的普及问题,可以通过补贴、赠送等方式加大智能设备的供给,并进行乡村、社区的统一教学,让老年人能满足基本日常需要、配合防疫工作;对于数字化程度中等或偏高的老年人,一方面要充分向其宣传防疫常识,有条件的要加强流调工作的科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带动周围老年人一起走向数字化。

其次社会主体要协同发力,加大适老化社会动员。政府要推动各级公共服务平台自上而下率先进行适老化改造,鼓励企业进行适老化革新,在具体落实方面各地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如广州就率先启用了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的健康防疫核验系统;老年常住人口占比较高的四川,通过“离线码”的方式,方便老人出行。深圳、北京等地也推出了适老爱幼的服务功能——“老幼健康码助查询。在家庭层面,子女要有足够的耐心向老人科普防疫知识,帮助长辈接受数字化技术,让老年人在“文化反哺”中建立起对数字技术的文化自信以及对防疫工作的理解认同。

(三)强组织制度优势,推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面对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新冠病毒,老龄化城市或社区无疑是高危群体。在疫情“大考”过后,如何应对病毒的“卷土重来”,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易感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每个城市应当探索的命题。

扬州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也为推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提供了宝贵参考和实践经验。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扬州市除充分发动广大志愿者之外,结合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投身抗疫一线。宝应县由挂包单位组织人员在社区协同建立“四长一部”挂包责任队伍,实现疫情防控网格化、全覆盖、无盲区。仪征市通过下沉“四出”工作法,着力构筑疫情防控堡垒。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体现出了强大生命力,也有效解决了基层防疫人手不足的问题。

未雨绸缪,要为老年人夯实医疗卫生体系。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仍需要完善,(超)高龄老人救治的多学科诊疗能力还需加强。在老年患者康复出院后,还要确保社区医疗机构兜得住,做好“新冠后遗症”的持续监测和照护。此外要为老年人健全社会支持措施。由于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接收信息滞后,核酸检测难以完全覆盖,需要社区摸排好信息,困难人群一人一策,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关于老年群体疫苗接种,依然要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相结合,可以设立老人接种专场或绿色通道,引导并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积极接种、主动接种。

针对基层防疫人手紧缺的问题,老年人本身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此次扬州疫情中,众多老年志愿者冲锋在前,活跃在抗疫一线。建议由老龄委牵头、以社区为单位,吸引有条件的老年人成立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安排专人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高龄和困境老人服务,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此增强老人的参与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此外要切实加强对老年基层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关怀与保护,在充分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归根结底,疫情防控是一场人人参与的人民战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战疫成功的“法宝”。扬州也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机制下迎来了战疫胜利的曙光。老龄化趋势下的疫情防控并不可怕,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科学防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有效防治疫情的同时,让老年群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身体健康更有保障。

 

作者简介

方国昌: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何  宇: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张为付: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智库@版权所有@2017-2020
南京财经大学 苏ICP备05007114号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