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旅产业一体化,如何破除藩篱深融合?
张为付 张敏
长三角文旅产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分布相得益彰,近年来,长三角文旅产业基础日渐雄厚,发展空间巨大,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但目前长三角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存在着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不均衡、融合发展深度不足、产业整体影响力低等问题。
那么,该如何深化文旅产业一体化,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呢?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长三角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打破长三角区域行政体制藩篱,加强三省一市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在标准规划、政策激励、智慧网络、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产品创意、产业开发、营销推广、市场监管等方面,建立目标统一、行动协同的文旅协调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结合长三角各地区的产业特色与发展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结构高效的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快建设旅游和文化人才发展联盟,优化文旅产业人才评价和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共享共育新机制。
其次,要突出核心引领,强化上海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突出上海在长三角文旅产业一体化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应注重优秀传统文旅资源的挖掘、继承与融合,促进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文旅产业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上海市对长三角三大省会城市文旅产业的集聚吸引强度,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促进长三角文旅产业一体化均衡发展。同时应重点关注距上海地理位置较远的城市,增强区域文旅产业的合作,加强对其集聚吸引强度,更好地推动长三角文旅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再次,要促进错位发展,形成长三角文旅产业互利共赢局面。发挥苏浙沪皖在文旅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合作以及长三角中心城市间的合作联动,探索省际毗邻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长三角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实现互利共赢。其中,江苏进一步扩大健康养老、旅游休闲、体育健身以及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有效供给;浙江持续放大越剧、婺剧等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国际动漫节等文化活动品牌效应,构建国内一流古镇集群;安徽大力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等研究,推动制定区域性旅游服务标准、规范。
最后,要加强品牌构建,整合长三角区域文旅产业品牌资源。明确“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整合、归纳长三角文化,提炼“文化长三角”核心要素和标志性特质,策划、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整体品牌形象;三省一市要结合自身旅游和文化特色,精心设计、推广传播并加快形成长三角区域高质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在整合区域文旅资源的基础上,以世界遗产标志性文旅产品为核心,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文旅产品体系和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夯实长三角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产业基础;发挥长三角历史文化底蕴和绿色山水优势,建设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构筑长三角文旅品牌高地,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长三角。
作者简介
张为付: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张 敏: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