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简介
机构设置
智库动态
智库成果
智库专家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现代服务业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综合楼410室
 E-mail:zhikuj@njue.edu.cn
 电话:025-83494746
 传真:025-83494746

 友情链接
 
 
现代服务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现代服务业 > 正文  
  农村居民 “食物浪费”并不严重,但仍需警惕和关注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21-03-22  阅读:

农村居民 “食物浪费”并不严重,但仍需警惕和关注

钱龙 李丰

食物浪费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生产和制造的食物中,大约有13×108 t被损耗和浪费掉,相当于约三分之一的食物被白白浪费掉。食物损失和浪费可能发生在食物供应链的各个阶段。学者们达成的共识是,发展中国家因缺乏设备,技术和管理能力,粮食损失主要发生在生产和流通阶段。而在发达国家,食物浪费主要发生在消费阶段。鉴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食物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目前主流文献主要关注西方社会的食物浪费,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丹麦,荷兰,等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粮食浪费在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虽然当前关于中国研究十分有限,但无一例外的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在消费阶段产生的食物浪费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其规模甚至可以说相当惊人。据估计,中国约有19%的可食用食物被浪费,每年被废弃的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另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的报告《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在消费环节,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大约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虽然我国已实现粮食产量多年高产和产量持续增长,但是粮食需求增长更为迅速,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中国远远没有达到粮食安全无忧的状态。因此,必须始终对粮食安全抱有危机意识。早在2013年,习总书记就对“舌尖上的浪费”就做出过批示,要求充分认识狠刹浪费之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杜绝“中国式剩宴”。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食物浪费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决刹住餐桌上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因此,加快研究影响中国人浪费食物的动机,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十分迫切和必要!

就食物浪费产生的场所来看,家庭内部消费和家庭外就餐场所均会产生大量浪费。尽管居民外出就餐越来越频繁,在家庭外餐饮环节浪费食物也日渐普遍。但是,家庭场所产生的食物浪费依然是全社会食物浪费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判断仍然成立。甚至在某些国家,家庭场所产生的食物浪费总量中占比超过50%,远超过餐馆、医院、食堂和学校等家庭外就餐场所产生的食物浪费。因此,我们选择聚焦居民家庭场所的食物浪费。具体对象选择方面,本文聚焦中国农村居民的主食浪费现象。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农村地区食物浪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仍有一半左右的居民生活在农村,占全国人口近一半的农村居民浪费情况如何,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浪费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少农村居民的食物浪费,并不是无关轻重的问题。二是因为实现口粮基本自给是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目标所在,包括大米、小麦在内的主食是满足中国人最基本需求的食物种类,也是国家宏观层面力图实现稳定供给的主要粮食品种。因此,探究如何减少主食浪费,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研的开展

有效回应上述问题,南京财经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大学或科研结构,开展了一项针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全产业链的浪费调查,并重点调查了中国农村居民的食物浪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此次调查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饮食文化等因素,采取PPS方法在全国26个省份开展相应的调查,涵盖华北4省,东北3省,中南5省,华东5省,西南4省,西北5省六大区域。

农村居民食物浪费数据主要依靠连续 3 天记账式调查,借助剩余物直接称重法来获得较为准确的食物浪费数据。被调查的食物品种涉及面制品、米制品、薯类、豆类、猪肉、牛羊肉、禽肉、水产品和蛋类一共9大品种。调查证实,不同于城市居民同时浪费“饭”和“菜”,农村居民很少浪费“菜”,甚至可以说主食浪费是农户食物浪费的主要构成。因此,可以通过农村居民的主食浪费来度量其食物浪费表现。通过对数据的清理,除去无效问卷,最终获得261675份调研数据。

二、主食浪费情况

结果显示,全国层面农村居民平均每餐米制品浪费率为3.47%,平均每餐面制品浪费率为3.20%,这说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食浪费情况并不严重。鉴于主食是中国居民食物浪费最重要的组成,我们的成果依然能够与已有研究相互对照。比如,沈阳农大江金启等基于CHNS1991-2009,发现中国居民家庭的食物浪费率在3-5%之间。华中农大闵帅等同样基于这一数据,也证实上述现象,这表明居民家庭场所较少浪费食物。

不同区域之间对比来看,米制品浪费率最高的是“鱼米之乡”的华东地区,超过6%;其次是主要吃大米的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浪费率较低是包括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制品浪费方面,食用大米为主的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浪费率很低,只有0.01%;浪费面制品最多的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达到6.2%4.24%;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面食浪费率居中,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 主食浪费情况

区域

米制品浪费率(%

面制品浪费率(%

东北

5.26

0.01

华北

1.86

4.24

中南

3.85

4.06

华东

6.12

6.20

西南

1.21

0.01

西北

1.14

3.57

全国平均

3.47

3.20

三、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层面食物浪费行为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并结合此次调查的内容,我们主要从户主特征、家庭人口特征、家庭经济特征、食物供给特征、饮食文化五个维度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具体发现如下:

   1)性别。相对于男性户主,女性户主的米制品和面制品浪费率更低(图1)。表明农村女性当家,更有利于节约粮食。

1 户主特征与主食浪费


2)是否村干部。户主是村干部的主食浪费相对较少,说明一定的政治资本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图1)。可能的原因是,有相应政治身份的农村家庭按照政策要求需要做到带头示范,从而在杜绝浪费方面做的更好。

3)家庭人口规模。家庭常住人口规模越大,农户每餐次米制品浪费率和面制品浪费率均更低。说明家庭人口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减少主食浪费(图2)。

2 家庭人口特征与主食浪费


4)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平均年龄越大,农户每餐次米制品浪费率和面制品浪费率越低。说明家庭生命周期越趋于老化,产生的浪费越少,这与已有研究一致,意味着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节约食物(图2)。

5)家庭年收入水平和恩格尔系数。相比较而言,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农户的主食浪费率越高;家庭恩格尔系数越低,农户家庭的主食浪费现象越严重(图3)。这说明家庭经济条件变优越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食物浪费。

3 家庭经济特征与主食浪费


6)食物储存条件。食物储存条件同时显著影响农户对米制品和面制品的浪费(表2),当家庭拥有冰箱,相应储存条件较好时,主食浪费率会更低。

7)饮食供给习惯。饮食供给习惯对米制品和面制品的浪费率有显著影响(表2),习惯每餐多做点会导致更高的米制品和面制品浪费率,说明超过需求的食物供给会带来更多浪费。

8)购买菜品方便程度。以距离菜市场的距离来测度农户购买食品的方便程度,结果显示(表2),农户日常买菜越不方便,日常饮食中对主食的浪费越多。这可能是因为中餐讲究主食和菜品相互搭配,当菜品供给不便时,会额外增加主食浪费程度。

2 食物供给特征与主食浪费

食物供给特征

米制品浪费率(%

面制品浪费率(%

食物储存条件较好

2.63

2.77

食物储存条件较差

3.95

3.67

习惯每餐多做点

4.39

3.81

习惯每餐刚刚好

2.31

2.13

日常买菜相对方便

2.87

2.59

日常买菜相对不方便

3.66

3.43

9)饮食文化。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巨大,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北方小麦种植区的居民主食是面制品,南方稻米种植区的居民主要吃米饭。为检验这种饮食文化差异是否导致农户主食浪费有所差异,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图4),南方农户餐均米制品浪费率为5.01%,餐均面制品浪费率只有0.88%。而北方农户餐均米制品浪费只有2.53%,但面制品浪费率达到了4.59%

4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主食浪费率


四、对策与启示

本文以中国农村居民的主食浪费为例,考察了农户食物浪费行为。结果发现,农户主食浪费情况并不严重,且人口、经济、社会、食物供给、饮食文化等维度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会影响到农户主食浪费行为。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以下对策与启示。

第一,当前中国农村居民的主食浪费程度并不高,但是依然需要警惕和关注。中国农村人口数量依然接近6亿,即使是每家每户只浪费一点点,绝对量层次的食物浪费规模也会很大。因此,在食物浪费尚未严重的时候,对需要这一苗头充分关注,防止积重难返。建议一方面引导全社会包括农村居民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成为全民共识,并内化为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建议加快整合现有法律法规,进行防治食物浪费专项立法(或者在《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对粮食消费与浪费做出全面规定),形成以专项立法为基本法,其他相关法律互相协调、配合的法治体系,提出务实管用的约束、规范、引导和惩戒措施,建立健全推进防治食物浪费、倡导食物节约的长效机制。

第二,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要抓紧研究制定如何激励广大农村居民节约食物。与其他多个成果一致,我们对农村居民主食浪费的研究表明,收入越高,浪费越严重。因此,要鼓励农户做到科学饮食,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为增强农户内在动力,农村社区还可成立自治性群体,对铺张浪费严重进行监督,为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可在文明家庭、社区之星等评比等方面纳入食物浪费表现这一因素。

第三,加强引导,鼓励农户形成合理的食物供给习惯。食物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量的食物供给,因此,要加强针对农村居民的饮食和营养指导,尽可能的减少每餐次过多的食物供给,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食物浪费。

第四,要高度重视农户食物浪费的客观规律,加快改善家庭食物储存条件。因此要加快普及冰箱等家庭食物储存设施,通过家电下乡和财政补贴,让农户有能力储备一定规模的食物。当食物超过本餐次家庭成员需求时,能够将其转入储存设施,起到延迟食物变质时间和减少浪费的目标。

第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购买食物方便程度。中餐“饭”和“菜”是相互搭配的,购置“菜”的方便度高时,有助于农户减少“饭”的浪费。因此,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完善道路网格、超市或菜市场布点、公交路线等,让农户出行和购买菜品更加便利,以此来减少可能的食物浪费。

第六,要意识到饮食文化对农户主食浪费行为有关键的影响。中国南北方的主食有很大差异,我们证实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对食物浪费的影响不可忽视。南人多浪费米制品,北人多浪费面制品。因此,后续要加强饮食文化对居民食物浪费影响的研究,并探索饮食文化可能的影响途径。

作者简介

钱龙: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李丰: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智库@版权所有@2017-2020
南京财经大学 苏ICP备05007114号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