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江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的几点建议
李菁
摘要:近年来,江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也存在平台载体层级不高、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以及政策合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推动平台载体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强化政策引导的组织合力,进一步提升融入“一带一路”的广度及深度,形成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推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一带一路”作为世界新的贸易轴心和产业协作、共同发展的国际大平台,也成为推进国际大循环的最重要战略平台。江苏依托“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定位、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的区位优势,结合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发展同频共振,推进江苏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张菁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区域创新视角下江苏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总结江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提出进一步提升江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
一、双循环背景下江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的基础
(一)多层次的“一带一路”平台载体基本搭建
一是贯通向东向西开放的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基本形成。中欧班列开通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18条线路,覆盖欧洲17国20多个城市、中亚5国近50个城市、东南亚3个城市,累计开行1万5千列,国际海陆联运网络和航空运输网络也进一步健全。二是园区建设发展迅速。江苏省目前不仅拥有20多个国际合作园区项目,同时在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有6个境外园区。其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区为国家级产能合作园区。在此基础上,设立全国首个境外园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积极探索境外合作园区“重资产投资运营”和“轻资产管理输出”建设模式,更好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是节点城市建设定位清晰。明确南京建成重要枢纽城市、苏锡常建成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南通建成重要出海门户、徐州建成重要节点城市、连云港建成战略支点,其他地方建成特色合作基地,构建各地协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新格局。
(二)多元化的“一带一路”内涵不断拓展
一是进出口额显著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江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819.1亿元,增长0.8%,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全覆盖,对越南、菲律宾和沙特阿拉伯进出口贸易增速尤为显著。二是对外投资持续扩大。建成“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库,首批8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双向贸易投资提质增速。截至2020年9月底,共有赴“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投资项目2075个,占全省的26.6%;中方协议投资额193.1亿美元,占全省的24.0%。从投资结构来看,八成以上为民营企业投资;从投资行业来看,投资行业门类涵盖73类,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为主体。三是人文交流空间不断拓展。江苏共计与3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缔结105对友好省州和城市,165对友好交流省州和城市。打造出“留学江苏”“精彩江苏”“水韵江苏”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系列品牌。2020年有3个项目入选“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三)多维度的“一带一路”政策矩阵持续完善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大计划”专项行动方案》《江苏省2019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措施、资金支持到整体部署,构筑了相对比较完备的政策框架,形成开放的政策矩阵,江苏融入“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已形成。南京、苏州等城市也根据地方实际出台市级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双循环背景下江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平台载体层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中欧班列依托的铁路货场及配套站场设施水平普遍不高,作为中欧班列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之一,南京缺乏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铁路集装箱场站,衔接铁路货场的货运集散体系不完善,未能形成对中欧班列集货物、分拨的高效支撑。中欧班列开行总量与“蓉欧”“渝新欧”等其他班列路线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全国占比呈下降趋势。港口建设与货物吞吐增长速度不合理,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低于国内东南沿海港口平均发展水平。二是园区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浙江等地相比,江苏“一带一路”境外园区数量偏少,知名度偏低。境外园区主要以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电子等加工制造业为主,商贸物流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服务型、科技研发型园区数量较少,园区类型相对单一。三是目前“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大多处于面向各自需求的零散状态,缺乏顶层设计指导下的系统化合作渠道和机制。
(二)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出口辐射范围及种类有待拓宽。2020年1-10月,江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仅占进出口总值的24.2%,远低于欧盟、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贸易潜力还未完全释放。从市场来看,“一带一路”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中亚、中东地区所占比例较小,辐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从进出口品种来看,一般贸易占比过半,其中进口以能源资源性产品为主,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较少。二是要素集聚层级有待提升。“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最大特点是集人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和经贸往来于一体,江苏已经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重要的枢纽,但在汇聚资源,尤其是高端资源方面还略显不足。
(三)政策合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一是各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位雷同、恶性竞争现象,如中欧班列开行路线存在同质化竞争,徐州、连云港均开通了至塔什干班列,苏州、南京均开通了至俄罗斯、中亚班列,有限的货源越分越细,导致部分线路班列难以达到整列开行规模,发车频率偏低,严重影响了班列的集约化开行效率,不仅造成整体合力不足,甚至有的班列难以为继。二是国家战略叠加的空间协调效应不强。尽管江苏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共振的核心地带,但在大战略的实施落地和现实对接方面缺乏细化方案,空间协调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三、提升江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平台载体的优化升级
一是升级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把江苏中欧班列和通州港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提升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货运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加速全球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江苏集聚转化,为江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平台和载体,更好地融入“双循环”。二是依托境外园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升级主导产业价值链,增强园区内产业关联度,提升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功能。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引导园区企业以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供应链优势等深度介入当地产业分工、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链竞争力,释放优质产能。三是打造产学研合作并联网络,在省级层面为“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常态化、多层次的高效合作机制。引导省内相关科研机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研发分支机构、实验中心、科技服务站,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本地化、 应用型、 便利性的科技服务。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优势科研资源,展开针对走出去产业的专项科研合作,实现多元主体合作共赢。
(二)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
一是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巩固东亚市场,重点开拓中亚、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和欧洲区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进行重点拓展。二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通过政策扶持和信息共享,鼓励省内具有一定优势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机构走出去,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专业化的商务服务和法律服务,拓展江苏对接“一带一路”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增强资源集聚能力。南京、苏州等重点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大型贸易集团、国际经济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高端要素资源集聚载体,促进国际性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投资要素的交流配置,使江苏成为全球服务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依托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南京)软博会等对外交流平台的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整合,搭建“一带一路”优质资源深度合作的高端平台。
(三)强化政策引导的组织合力
一是利用省内各区域的政策叠加优势,调动各平台主体协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构建产业化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错位配置格局。二是适当打破原有行政壁垒和地区分割,展开高层次、高质量、高显示度合作,由以往的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层面的合作,拓展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的一体化合作,避免各地区和各城市单打独斗、恶性竞争,形成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的开放共享空间布局,推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发展。
作者简介
李菁: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