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究竟强调了什么
(新华日报经济周刊2020-12-21刊发)
陈启斐
“双循环”应该是今年最火的经济术语,其核心观点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党中央多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格局。相比较过去四十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双循环战略”引起许多民众甚至是部分学者专家的担心——这是否意味着国际市场的重心降低,与国际主动脱钩。笔者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双循环战略实际上是针对现有的全球经贸格局做出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双循环战略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内生需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以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嵌入全球生产网格,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出口为导向”的战略取得巨大成功,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工厂,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主要适用于经济起飞阶段,步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之后,中国的比较优势发生演化,不再是要素价格优势。此时,中国的战略逻辑应当是实现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市场”,同时兼顾国内国际、出口和进口,将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摆在首位。这也是提高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第二,双循环战略是调整中国关系的重要手段。“出口为导向”战略本质是利用别国的市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中国出口,美国进口;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借贷。这是过去三十年中美经济关系的特征。美国人在借贷消费中国的产品,中国是美国最大的逆差国和债权人。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这种关系无以为继。因为,美国人也没钱了。这也是川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原因。过去的中美关系调整势在必行,不如主动为之,降低中美贸易的比重,调整贸易方向,同时挖掘内需优势。
第三,双循环战略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新冠疫情来袭,全球生产链面临断裂的风险,全球主要产品的需求都大幅下降,全球经济增长潜在空间不断被压缩。作为全球价值链上最重要的治理者,中国不仅分享抗疫的经验,还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和大国情怀。双循环战略可以带动全球贸易复苏,化解全球生产网格破裂的风险,还能够虹吸国外先进生产要素和高级消费品,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并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综上,双循环战略是中央政府面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参与全球价值链治理提出的重要经济战略。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居民消费需求,还能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简介
陈启斐: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