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社区建设与管理探究 ——以李万街道办事处下辖社区为例
冯建京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李万街道办事处把所有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在构筑群防群控群治中的作用,切实厘清社区防控的职责分工,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当前,新冠疫情逐步由高峰期转入控制期,除武汉外,全国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已初现趋势性拐点,焦作市已经连续40多天没有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建设和管理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将着重探究疫情过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及其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下的作用。
一、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及现状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与乡或镇同一级区划层次,承担起一级行政政府的职能,是最基层的行政机关,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有极少数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管理,民主管理形成的机构,是一种自律机构,不是行政机关,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从理论和法律上讲,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但在实践中,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二、社区防控体系的建立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李万街道办事处下辖的韩愈路与竹林路两个社区都成立了新冠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社区防疫被确定为疫情联防联控的关键和第一道防线。两个社区管辖17个居民小区、113栋楼、4606户、12926人。在防控中,社区积极开展 “举党旗亮党徽,打头阵当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同时,发挥小区楼院的物业公司、楼长、党员志愿者等网格员作用,利用网格员的作用来推动居民小区的防疫工作。实践证明,党支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及群众在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知识宣传、居家隔离户服务、外来(境外)人员摸排、防疫物资发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社区防控工作的开展
随着疫情的发展,社区几乎承担了辖区内所有重大的防治工作。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这时,因地制宜,做实做好“一房、二岗、三队、四知”基础工作,即点位配备板房(帐篷),做好打持久战准备;成立党员先锋岗和青年志愿岗,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志愿者的引领带头作用;成立突击队、服务队、宣讲队,全面应对疫情;知基数、知措施、知职责、知身份,让广大参战者心中有数,做有抓手,接受监督。同时,落实“七个一”管控工作法,即进行一次消毒、测量一次体温、佩戴一个口罩、填写一张登记表、发一封倡议书、领一张出入证、送一份温馨提示,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通过有力度的管控措施,筑起了抵御病毒的坚实堤坝。
(一)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冲在前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2个社区、17个小区设置了17个疫情监测站,成立了17支临时党支部,设立了17个由91党员组成的先锋岗和青年志愿岗、17支由153名党员组成突击队、服务队、宣讲队,每天有244名党员干部冲锋一线。
在党建引领下,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宣传排查、病员防控、清洁消毒、路口查守、保障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换得了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比如,在常绿林溪谷小区,经过多个社区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做工作,来自湖北等省外地市27户56人主动上报相关信息,自我居家隔离14天,减少了潜在风险和隐患,无一人有新冠肺炎病症。
(二)“人防+技防”,提升工作效率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社交媒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工具,实现对社区内与疫情相关信息的动态跟踪和管理,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实现“人防+技防”的双重效果。
推出的“人员信息登记二维码”功能,牢牢把好“出入关”,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登记身份信息、健康状况等,仅用三天就将2个社区、17个小区、113栋楼、4606户、12926人信息全部排查登记完毕。截止目前,共排查出湖北返乡人员80人(武汉68人)、外省市204人、豫东豫南126人,隔离户及留观人员未发现有发烧、咳嗽、气促等症状。对29户、64人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实施“私人订制”服务,建立微信“一加一”的模式,人对人、点对点加上返乡人员的微信,党员干部扮演起化身“代购员”“跑腿小哥”的角色,最大程度降低他们因隔离造成的生活不便。
开发“疫情菜篮子二维码”小程序,设立无人售卖扫码即可购买的“服务点”,全程零接触,让群众少出门、不出门,在家里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就可享受免费送菜上门服务,为菜农和居民之间搭建购销“桥梁”,共为9个村、30户菜农销售蔬菜20吨。
(三)贴心保障,加强人文关怀
战疫大局面前,及时为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物资与心理保障。
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各类人员,受到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想一线人员之所想,把保证社区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妥善解决好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防疫、御寒、值夜、交通、饮食等问题,免除一线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工作。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由于长期驻守一线,工作负荷较重,还要面对许多突发事件和病毒暴露风险,往往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为此,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及时组织心理医生为一线人员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社区防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考之下,我们发现,全国各地社区疫情防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产生了丰富明显的积极效应。同时,大考也是考验,此次社区疫情防控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社区工作人员严重缺乏
如同以往一样,处于基层的社区,将在以往的防疫知识宣传、科普、消毒以及服务居民的后勤等工作外,新增一项排查及安排发热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工作。但韩愈路和竹林路两个社区15个工作人员需要服务12926个居民,让社区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
全面排查发热病人、服务居家隔离户、接送境外返乡人员,此外,无论是疑似还是恐慌,都来找社区,在这些寻找的过程中,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连续“作战”之下,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缺口。
(二)社区防控缺乏精细化管理
社区封闭管理是防疫的一项重要举措,丝毫不能懈怠,但随着防疫时间的延长,市民生活保障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居民生活必需品配送服务需要进一步提升。虽然志愿者代购有助于解决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保障问题,扫码可以购买油米面、蔬菜等生活用品,但产品质量不一并且存在涨价现象,给生活困难群众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社区服务过程中缺乏必要心理方面的辅导。疫情期间,大部分居民长时间宅在家中,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需要加强重视对居民的心理疏导,帮群众排民忧、解民愁。
(三)部分小区存在防控不到位以及防控过度现象
部分老旧小区管理不善、物业公司管理缺位、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小区封控措施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存在外来人员排查不细、底数不清、进出登记缺漏、居民出入不测体温,不提供消毒服务等问题;社区工作人员缺少专业防护,一个口罩就是全部装备,感染风险较大。
部分居民小区存在过度防控、 一刀切等问题。个别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存在矫枉过正、用力过猛等现象,例如部分返回工作地群众反映进入所住小区被拒,来自豫南地区复工人员在提供河南健康码的情况下仍然被要求居家隔离14天,如此等等,表现出执行过程中的教条主义、不人性化。
五、社区建设与管理努力方向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并结合自身参与防控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区建设及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实社区工作人员力量
当前,社区普遍存在人手少,日常工作繁重的问题。笔者所了解的两个社区的工作人员仅有15个工作人员,疫情开始后,社区工作人员全员返岗,连续性工作60天没有休息一天,一直是高负荷开展工作。尤其下辖有老旧的社会性小区或无物业小区,更需要社区区管理。因此,疫情过后,应当考虑充实社区工作人员力量,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保证工作高质量完成,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下,能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
(二)加强社区精细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民防疫之下,社区精细化管理效果明显,疫情之后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强社区精细化管理,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社区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服务管理,从而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使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晰、资源整合、运转高效,以便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在未出现类似疫情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前,就应当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公共资源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维修事项,减少群众生活中不便。
(三)完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
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到,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健康危害知晓率不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也十分有限,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这一方面和政府开展的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不足有关,也和主观上存在的侥幸心理以及淡薄的危机意识相关。下一步,应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社区应急管理机制中,将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纳入到社区或者物业日常安全教育学习和居民通识教育中,营造社区应急管理文化,进一步提高社区与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的能力。将疫情作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场考试,通过对疫情发生的流程管理和过程管理复盘反思,引入评估机制,促进整体效率的提升。也在评估激励的过程中意识到社区在应急反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承载能力、有待释放的潜力等。
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探索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过程,其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方方面面。根据我国实际,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功能方面要作进一步的挖掘,实现上下融合,对各地成熟分散的社区建设与管理经验进行不断总结、梳理和提升,我们的社区建设与管理就一定能够源源不断地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
冯建京: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河南省焦作市示范区李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