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简介
机构设置
智库动态
智库成果
智库专家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现代服务业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综合楼410室
 E-mail:zhikuj@njue.edu.cn
 电话:025-83494746
 传真:025-83494746

 友情链接
 
 
现代服务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现代服务业 > 正文  
  后疫情时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难点与对策
[作者:现代服务业智库  发表时间:2020-03-22  阅读:

后疫情时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难点与对策

华凌志

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相关承办单位需梳理各类培训的需求差异,利用好线上平台,分类施策,精准培训;回应国家的迫切需求,开发公益性课程;利用宝贵的窗口期,优化结构,压缩成本,完善师资库、课程库,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开展线下培训做好准备。

一、疫情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影响

(一)线下专题培训班短期内发展影响较大

第一,对企业培训的影响。对企业来说,培训包括提高生产能力,运用新技术技能的培训,普及法律法规、金融知识、行业政策的培训,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培训等。比较清晰的影响是短期内面授培训暂停,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动态顺延。通识类、企业文化类培训后可以押后,而技术操作、专业知识的线上培训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在疫情下更需要提高培训效能;对于线上学习平台较弱或没有的企业而言,也是一次推进全员线上学习的良机。企业培训要求高,专业性强,承担单位需优化线上培训模式,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纳米技术,组织团队,仔细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最前沿,对接需求,加快对线上资源梳理、现有课程迭代、线上学习项目开发的步伐。

第二,对政府事业单位培训的影响。对政府、事业单位来说,培训形式主要有综合素养培训,人社、财政、税务、银行等专业培训、党建和干部培训,军转干部培训等。受疫情影响,线下大规模跨区人员聚集不能实现,因此在培训方式与方法上政府事业单位的培训只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设精品课程库,提高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保障上,采集客户需求后,研究挖掘国家政策,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在培训登记与评估上,承担单位探索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对相关单位公职人员参加培训的种类、内容、时间和考试考核结果等情况进行登记。待疫情管控结束后,积极联系委托,开展后续线下培训。

第三,对个体素养提升培训方面的影响。这部分包括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会计证、建筑师、造价师等);行业培训,如快递行业培训,社会工作者培训;以及提高个人修养和能力的培训,如国学、会计师、心理咨询师、建筑师等。受疫情影响各类职业技能考试推迟,从短期看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看来疫情一定会被全面控制,现在的空闲时间正是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技能和市场竞争力的时间。所以长期看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报名数量会上升。这就有可能形成线下学习在全年安排上的“前松后紧”,大量的线下学习需求将在疫情过后至下半年较为集中地释放出来。上半年企业培训从业单位需要为集中式的交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课程开发、案例开发、师资培养、场地和项目方案准备等。

(二)培训承办企业受到全面的冲击

除作为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主战场的党校、高校外,培训承办单位虽然都是轻资产,但人员工资,平台维护仍然开支不小。由于线下教学全部停滞,营业收入和招生收入受疫情影响同比减少,但固定成本如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等仍维持较高水平,不少单位在疫情中出现流动性困难。最大的成本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人力成本。教培行业的总人力成本一般要占收入的一半左右,目前员工的薪资正常发放,政府部门日前推出的针对疫情期间的社保缴纳新政策有望一定程度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压力;第二,房租成本。政府出台政策要求国有单位所属楼宇物业减免2个月租金,对缓解压力有一定帮助。

(三)线上培训开拓和效果面临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线下教育停滞,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发展线上教育成为必经之路。重点在于在短期内搞好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产品线上化进程。短期上可能需要很大的课程筹备投入与研发。过去长期做线下培训的相关单位在疫情期间市场的开拓,一是缺乏前期工作基础,二是只能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社媒进行,承受了较大的拓展压力。

而线上培训的效果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助力线上培训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如在线教育业务主要模式有在线一对一、在线名师班课、在线录播课等。对于线上教学的评估也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合理调整。疫情使人们强制体验线上教学,对企业在市场、运营、产品、服务等方面推广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趋势和方向必将是线下线上双轮驱动,相互融合。在构建线上平台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平台建设相关问题,如设计页面布局是否合理,课程资源是否丰富,课程信息是否规范详细,授课方式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等等。

二、后疫情时期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应对之策

(一)线上线下协同,提高抗风险能力

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探索培训课程库和师资库建设,采取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根据自身特色,引入具有行业特性的知名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课程,保证课程专业与权威。特别要注意的是核心师资是培训承办单位最宝贵的财富,要配合好核心师资做好核心课程的录制。

在疫情管控结束之后,必要时适当结合线下指导,确保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能保质保量完成。我们判断,即使在疫情基本结束后的1~2个月后,因为实践教学、计算机软件教学和现场教学的不可替代性,线下培训将逐步恢复,但“线上培训实践化”、“线下培训线上化”仍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服务国家需求,将培训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疫情爆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指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针对这些要求,培训承办单位要积极开拓资源,组织专家分析国内应急体系建设、储备体系建设和运行现状,对比其他国家情况,加大这方面学术研究和课程开发力度,服务国家需求。

把培训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根据党和政府最紧要的文件政策来设计普及性公益性课程。一是对国家和各省大政方针政策的解读,深挖其内涵和指导精髓,把握好对具体培训选题的指引意义;如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优惠政策,急需通过培训课程进行解读,保证培训服务的公益性;二是利用政策扶持,服务企业需求。如《苏政办发〔2020〕5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指导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在确保防疫安全情况下,在停工期、恢复期组织职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助。”深入研究,仔细撰写提供个性化、丰富化的培训菜单,利用这样的契机进行开拓,服务企业需求。

可利用继续教育平台优势,配合委托单位承担公共卫生线上培训,结合复工复产复学工作实际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线上培训,重点讲解内容应包括,如新型冠状病毒的甄别与防御、防控工作相关知识、工作期间个人防护和卫生规范,日常预防性消毒等内容。确保在特殊时期每个人都能掌握有效的卫生知识,共同战胜疫情。

(三)分类实施,精准培训,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注重分类施策,精准培训,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如新企业的员工培训、业务类培训如何呈现更多的线上内容,管理类培训如何融入更多的业务场景,减少面授课程比例;如何将市场上众多的线上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实战训练结合起来,形成“学习组合”,资源整合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关键。

编写使用手册,并实时进行远程在线指导,确保平台稳定,保证参训人员及时加入到网络学习中。参训学员通过培训微信、QQ群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有工作人员及时解答,参加培训的学员可通过手机APP、平板电脑、PC等各种终端随时随地开展线上学习,通过网络载体的充分运用,实现“互联网+培训”新模式,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产不停训。学习内容的传递要改变过去单向灌输的模式,变成交互讨论模式。积极收集各方面学员反馈信息,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远程培训教学质量。

(四)做好后疫情时代精准化培训工作

这次疫情为继续教育培训承办单位提供了一次苦练内功的机会,是一次思维模式升级、培训方法创新、培训能力提升和培训渠道更新的机会,特别是在客户要求的专业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培训机构更加要加强内部学习和专业提升,努力提升专业度和综合实力。想客户所想,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增强客户满意度和粘性。同时,也是培训机构重新梳理客户资源,加强联系,以更优质的服务扩大客户基础,为市场反弹做好资源准备。

做好疫情管控后的培训准备工作。我们建议,为降低流动性,2020年地市、县区级单位及部门的继续教育培训原则上不出省为宜,且须建立好培训班班委和负责人制度。培训承办单位做好疫情管控后的线下培训班授课准备工作,保障可供开课培训班总人数使用3-5天的防疫和消毒物资库存,做好隔离室的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做到信息报送准确畅通,送医联动及时灵敏,应急处置快速高效,减少对培训及办公场所的影响。

 

作者简介

华凌志: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讲师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智库@版权所有@2017-2020
南京财经大学 苏ICP备05007114号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