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中国制造的责任与担当
(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4-01刊发)
张为付 钱菲菲 陈启斐
摘要:目前疫情已经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生产体系遭受重大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下行风险。随着逐步的复工复产,中国境内率先走出疫情困境。此时,应当发挥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利用“世界工厂”和“全球市场”的双重优势,疏通断裂的全球供应链,主动承担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一、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全球生产网格的影响
疫情凶猛,世界危急!2020年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中国大地,并迅速蔓延全球。毫无疑问,这场突如其来并势头凶猛的疫情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次巨大的外部事件,强烈冲击着全球各行各业。
(一)疫情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面临“瘫痪”
截止到北京时间3月17日12时,除中国外,新型冠状肺炎的累计确诊人数已超10万人,疫情波及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死亡3926例。欧洲逐渐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多个国家与地区紧急封城封国,停工停学停业,禁止民众非必要出行,纷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在产业全球协作的大环境下,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的断裂,就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的瘫痪。看似强大的全球供应链在此时显得十分脆弱,供应链高度集中的风险也显现出来。疫情全球化使得各国原材料、零部件断供,造成供应链中断。停工停业使得各国生产停滞,产品无法按时、足量交付。疫情将对国际运输也带来极大的影响,制造企业即使能够按时生产出商品,也很难将商品运出去,全球产业链物流中断。全球一体化,命运相连,疫情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不可避免。
(二)“群体免疫”计划导致欧美国家防控与复苏失策
为有效阻止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从源头上切断病毒的传播链,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防控与救治举措,其中不少举措甚至远远超过了《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但此时有些欧美国家并没有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而是开始自暴自弃,提出“群体免疫”计划,不再要求轻症患者联系医疗部门,并且让居民采取自行居家隔离的方式,企图让民众通过自身免疫力,自行对抗这场全球性疾病,这无疑是对老百姓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这种寄希望于多数免疫,企图延缓疫情扩散而非阻止的“群体免疫”防疫策略,将很大程度上阻碍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延长疫情结束的时间,使得复工复业遥遥无期,对欧美国家的经济复苏是极为不利的。
(三)境外金融与高端服务业受到冲击严重
3月16日,美股再次以暴跌收盘,道指下跌近13%,跌幅创三十多年之最。当天三大股指开盘即触发熔断,再次开盘交易后仍未止住跌势。3月17日,美股第五次熔断,道琼斯指数跌破20000点。面对疫情,很多人最先关注到此次事件对服务业的冲击。各国为严格防控疫情扩散,纷纷采取停学、闭店、停工、取消非必要大型聚会等措施,这些举措对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冲击巨大,且在短期影响最为显著。服务业以人为载体,疫情期间无法提供服务,交易停滞,但疫情一结束,可以马上恢复。从中长期来看,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的风险更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这类高端服务业多为制造品的中间服务品,与制造业紧密关联,作为全球产业链最重要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些许闪失,全球供应链都会出现巨大的混乱。中国制造业发展遭受疫情的冲击,无疑也会对欧美国家高端服务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二、疫情全球化下中国的防控优势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于当地时间3月9日发表讲话:“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病例数超10万,一场全球性流行病的威胁已成为现实。”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宣布为全球性流行病,表明它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作为这场战役的“头排兵”,已基本取得“上半场”战役的胜利。“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中国为防疫所做的举国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称赞。也为其他国打好“下半场”防疫阻击战作出较好的榜样。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的。
(一)中国政府的先发优势迅速控制疫情
自2019年底,武汉确诊首例新冠肺炎以来,中国的抗疫斗争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但疫情蔓延势头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数据不会说谎,截止到3月17日12时,中国累计确诊81151列,累计治愈69725列,死亡3242例,根据目前数据,治愈率高达85.92%,现存确诊人数8184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现有14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病例全部清零,10个省市自治区现存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除湖北省以外,其余各省均降至两位数。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地区,除武汉外连续14天0新增,14个地区超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截止到3月17日12时,境外输入病例共计155人。现今,中国疫情防控的总体局势已经明显好转,更准
确的说,中国疫情防控重点已经由内防内控,转变为外防外控了。
图1: 中国各省(市)疫情分析图(不含湖北省和港澳台地区)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发力,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积极成效,面对疫情,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经验。疫情全球化下,中国具有先发优势。
(二)中国的大国优势不断开拓内需潜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迄今我国已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得到巩固。
“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内需空间广阔,产业基础雄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这番铿锵话语,在疫情期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再次得到了印证。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了1-2月份国民经济情况,从官方数据来看,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疫情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该影响是短期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内需潜力广阔,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三)中国的制度优势锤炼治理能力
自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公开表示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举国进入紧急状态以来,中国的这场抗疫阻击战已经打了两月有余。面对全新疫情,中国反应迅速,执行有力,通过关闭离汉通道等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进一步蔓延,彰显了制度优势下的最强战力,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的治理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武汉封城,各省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中国政府果断决策,雷厉风行推行隔离措施。火神山、雷神山,对口支援,追踪每一位疑似病例,应收尽收,实时公布疫情防控工作进展。这场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让世界惊叹,更让世界侧目。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处处彰显了中国非凡的全民动员能力,展示出中国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三、疫情全球化下中国制造业的担当
3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发表讲话:“中国的抗疫斗争是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努力和成效为打好全球疫情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中方愿在毫不放松做好本国防疫斗争的同时,努力为全球的抗疫斗争作出贡献。”
(一)中国应当为全球提供医疗经验和医用物资
3月16日,《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他在文章中表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需携手应对。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中国会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继支援伊朗、伊拉克之后,中国医疗专家组再次出援,于意大利时间3月12日,携31吨医疗物资飞抵意大利。3月16日,首批中国救援物资运抵赛尔维亚。新冠肺炎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作为目前拥有抗疫经验最丰富、医疗物资最充足的国家,应主动为全球其他正艰难抗疫的国家提供医疗经验和医疗物资,携手同行,尽快打赢这场全球性的战役。
(二)中国制造业应当发挥大国优势,疏通断裂的全球供应链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无可替代,国际社会看好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抗压韧性。以本次疫情中急需的口罩为例,全球50%的口罩是中国生产的,其余50%原材料也主要从中国进口。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成立课题组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月18日至20日的调查时段内,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7.08%。
疫情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趋势下,中国作为较早发现疫情的国家,防控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抗疫成效令世界称赞。中国2552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超八成企业现已复工,外贸企业正加班加点的完成订单任务,确保全球供应链正常运转。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未来应继续发挥大国优势,疏通断裂的全球供应链,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三)中国主动承担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世界工厂”重启,有力推动全球产业链“转起来”。疫情洗礼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得到彰显。中国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对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2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5941.1亿元,增长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3亿元,同比增长1.8%,高出我国外贸增速11.4%,占31.7%,比重首超3成。
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大环境下,境外疫情蔓延,不仅会给世界经济造成冲击,也会给我国企业复工复产带来影响。因此,加大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力度,在集中力量打通中国经济内在循环的同时,维护好全球供应体系稳定,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减少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面对疫情,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基本遵循。作为全球价值链上的重要一员,在当前全球产业面临“瘫痪”之际,中国应充分利用“世界工厂”的制造大国地位,继续保持大国风范,主动承担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作者简介
张为付: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钱菲菲: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
陈启斐: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share.gmw.cn/theory/2020-04/01/content_33706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