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抗疫之体验④ | 一位留英学生眼中的英国疫情防控流水账
Rainy
坐标伦敦。从过年时就对国内疫情感到忧心忡忡,直至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2020年的第一季度令人一言难尽。我并不打算按照时间线梳理英国政府都做了什么,感兴趣的朋友看新闻就好。不过我确实希望借这个机会理一理这两个月来因为疫情所经历的担忧、焦虑、委屈以及患难之中的感动。所以这可能是一篇没什么营养的流水账,所有内容都是个人经历、感受或观点,从自身微观的角度看疫情对个体的影响。
一、口罩:有没有口罩和敢不敢戴口罩,是两个相差甚远的命题
过年那几天国内的疫情刚刚暴发,我记得特别清楚,正月初一视频聊天结束后,我妈妈特意又给我打了第二次视频电话,并非常严肃地再三叮嘱我去买一盒口罩,以备不时之需。我当时其实不以为然,但本着父母之命不可违的孝子之心,以及确实能感到他们的严肃与担心,我还是在挂掉电话后立即去了周围的药房买了一盒50只装的口罩(很贵,刷卡付钱的时候相当心疼)。买了口罩放在家里整整一个月都没用。
翻看了一下我的记录,我是从3月2日开始出门戴口罩的。一月底英国刚有确诊案例的时候就有中国人开始戴口罩了,我当时觉得没有必要,毕竟都是输入案例,感染的几率微乎其微。2月24日facebook上有个华人在牛津街被人打得眼睛肿了一大块(那个人是我室友姐姐的朋友),我虽然害怕病毒,但在病毒还不那么肆虐的时间,我更害怕因为病毒带来的种族仇恨,针对的不仅仅是国籍了,而是整个亚洲。直到三月份,日均确诊案例越来越多,我才开始戴口罩。
二、万人请愿书
3月上旬连续好几天,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种社交平台疯狂转发着万人请愿书,意思是如果有超过一万人签名,该请愿就可以出现在议会上被讨论,请愿内容包括让政府关闭学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等等。然而,给你这个请愿的权利并不代表政府就会听你的,三月上旬政府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防堵(Contain)”,既没有关闭学校也没有完全取消集体活动;直到一周后确诊数字猛增,距请愿结束两周后官方才说要停学。
三、媒体成为焦虑制造机
媒体自由在这种让人紧张的时刻,真的让我觉得很焦虑。过多的信息,无论正面负面,支持或评判政府的措施,真真假假,会让人很无所适从,让人非常不理解明明这么多人都看得出来政府的措施有问题,我们却仍然要听。
当然,媒体或群众的吐槽也会给生活带来小小的乐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电视剧Yes, Minister!中的一段对话:
“第一阶段,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
“第二阶段,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我们不该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说也许应该行动,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说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太迟了”
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是觉得虽然很讽刺,但超级搞笑。现在想想觉得非常的真实,以及感到后怕。
四、力所能及的进行防控
发现英政府与国内策略不同,我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了。
第一,戴口罩。关于英国公开不鼓励戴口罩的事情我就不吐槽了,3月初公共交通上几乎仍然没有人戴口罩,3月9日我终于在地铁上看到有其他两个人戴口罩了,其中一个是华人,另一个是外国人。那是我第一次在公共交通上看到外国人戴口罩,我眉头一皱感觉事情不太妙。
第二,暂停志愿活动。我是大学某个志愿项目的负责人。通常情况下,我们每周日会去伦敦大学医院住院部教生病住院的小朋友折纸。3月5日,我和另外几个负责人商量了一下,希望暂停志愿活动,为了医院里的孩子们好,为了我们周围的人好,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全考虑,毕竟在疫情期间去医院风险还是挺大的。或许是预感学校并不会觉得继续活动有什么不妥,我们决定先斩后奏,自行通知了志愿者,医院负责人,和学校项目负责老师,告知他们我们的决定。意料之中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两天后还收到了学校官方的邮件,说根据公共卫生部门的指示,大学不停课,一切活动照常。两周后,大学终于宣布暂停所有线下课程和活动了。
第三,不去上大课,在家看课程录像。2月底刚好赶上英国大学大罢工,很多课都暂停,偶尔有几节课正常上,我也都避免去学校,避免在上百人的大教室里增加感染风险。感谢我们专业所有大课都有录像,我才能安心窝家里。虽然当时政府和学校的官方建议都是正常上课,我已经开始逐渐对所谓官方建议持怀疑态度,丧失信心了。
第四,暂停家教,改为网课。我这学期参与了一个家教项目,每周一到周四晚上需要坐半小时地铁去给小朋友上家教。从3月2日那周开始我戴着口罩坐了两周的地铁来回去小朋友家,每趟旅程的提心吊胆让我真的非常焦虑,于是决定在3月12日的每周例会时问问这个家教项目的负责老师能不能把课程改为线上,或者暂停这个项目。结果,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地道的资本主义英国人,“病毒算什么,病毒带来的经济损失比病毒本身更严重,我们要保持淡定,小孩子不会感染,我们就算感染了也不会死,所以可以照常去上家教”……
之后,在室友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我写了一大段言辞非常恳切的话,从各个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不应该继续线下课程,说明病毒的严重性,每一个论点都有新闻数据支撑,希望让老师重新考虑她的决定,同时,我也表明了我的态度,我愿意尝试线上课程,继续这个项目,但线下的我铁定不干了。意料之中,我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老师仍觉得我在小题大做。但我已经开始联系家长,问他们是否愿意尝试线上课程。让我很开心的是,家长们都很理解很配合,所以我就愉快地改线上啦。一周后的3月16日,周末确诊案例的疯长似乎在逼着政府给方案,眼看着周五(3月20日)学校就要停课,负责老师终于开始和我们商讨线上课程的可能性了。老师承认了我们作为年轻人的灵活性,和线上课程的可操作性。
事后想起来,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还是有点意气用事了,我可以用不那么直接顶撞的方式,达到类似的效果。但是,我也很开心自己有勇气在觉得事情不对时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坚持自己的决定,捍卫自己和同事的权益。
五、囤货的演变
3月3日家里的洗手液快用完了,结果超市已经卖光了?!
同时期的官方新闻称,不戴口罩勤洗手能有效避免病毒,而且洗手要唱两遍“生日快乐歌”,因为要洗20秒,而唱两遍生日快乐歌差不多20秒(本人亲测有效)。从此,祝你生日快乐成了官方洗手背景音乐。
与洗手液一起快速消失的是免洗消毒液,酒精,以及卫生纸。囤洗手液和消毒液或许很能理解,但卫生纸被一抢而空确实是神操作,难道英国人民不戴口罩的原因是他们想用卫生纸??
六、航班就像薛定谔的猫,你不看就不知道还在不在,还飞不飞
3月11日我失眠了,3月12日晚上,实在耐不住焦虑,我决定回国(当时学校还没说要停课),订了20日新加坡转机回国的机票(没有订更早的机票,是因为我18日有个很想暑期去实习的面试,结果订完票的第二天,我被通知面试也改成线上了。。),提交订单付完钱的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和安全,感觉生活看到了希望。我的室友们也在接下来几天订了3月19日回国的机票。
接下来是关注航班动态,新加坡3月13日发布了对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的旅行限制(凡近14天内去过这四个国家的旅客,不得入境或转机),眼看着英国实实在在地步意大利的后尘,我不禁开始担忧我的航班。接下来几天,各种真假消息满天飞,一会儿是又有好多国家颁布限制令,一会儿是航空公司取消航班,让我全方位无死角担心着自己的未来,每次刷到有关新加坡限制令的消息,我就找在新加坡政府工作的室友帮我查证消息真伪,得到她的确认。同时还得做好如果留守要有东西吃的准备。我天天刷新闻,祈祷英国挺住。3月18日又传来了伦敦即将封城的小道消息。此刻,3月19日清晨,我已完成了在线值机,稍微放下心来一点了。
七、焦虑中的小感动
英国疫情爆发以来我收到了来自各方小伙伴的关爱,不一一感谢了,生活要多点希望,还是有很多很好很好的人。
作者简介
Rainy: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伦敦大二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