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简介
机构设置
智库动态
智库成果
智库专家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现代服务业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综合楼410室
 E-mail:zhikuj@njue.edu.cn
 电话:025-83494746
 传真:025-83494746

 友情链接
 
 
现代服务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现代服务业 >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不变”与“变”
[作者:现代服务业智库  发表时间:2020-03-18  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不变”与“变”

(中国江苏网2020-03-19刊发)

薛平平  张为付

摘要:新冠疫情发生后,保障农产品充足供应及市场稳定是当前关系民生的至关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的农产品供应体系的保障作用不会短期改变。疫情揭示了当前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多项问题,也蕴藏着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产品销售新业态等机遇。因此,农产品经营者应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强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地方政府也应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引导支持。

 

一、新冠肺炎疫情视角下我国农产品供应的不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农产品市场上出现居民恐慌性抢购、农产品难以持续性充足供应等现象,农产品的供应保障一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文中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状况,探讨我国农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居民食物安全保障的有效性,以此看待我国农业发展中长期“不变”之处。

(一)农产品生产供给规模稳定结构均衡

2016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总体呈平稳态势,农产品供给总量稳定(见表1)。2016-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先小幅上升再略有下降的形势,产量总体稳定,并未延续粮食产量连增的情形。与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相同,我国肉类产量在2016-2018年间处于先增后减形势,其中肉类产量下降主要归因于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肉猪产量减少。同一样本期间,我国精炼食用植物油产量变化不大,先小幅下降再略有上升,精炼食用植物油产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不同于上述三类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我国蔬菜产量在2016-2018年间处于稳定上升趋势,这主要与蔬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及单产水平提高相关。

 

 

 

 

 

 

 

 

 

 

 

 

 

 

 

 

 

(二)农产品需求规模平稳结构多元

2016年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消费总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见表2),但不同农产品的需求变化趋势有所差异。2016-2018年,居民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消费量均逐年降低,其中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降幅最高(10.18%),蔬菜消费量的降幅最低(3.12%)。相对来看,居民对肉类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是四类主要农产品消费中唯一处于需求增加态势的,增幅为9.44%。可以看出,近年来,居民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健康营养膳食意识的增强,对肉类高蛋白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且尤其重视对食用植物油摄入量的控制。

基于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与消费量的比较发现,2016-2018年居民各主要农产品的消费总量均远低于同期同一农产品的总产量,表明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可以充分满足居民对其消费需求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于2019年末,诸多农产品已处于年尾收成时。虽因流通受阻出现产品滞销情形,但这可侧面证实农产品现有大量储备,不用担心农产品的供应数量,此次疫情并不能干预我国农产品长期“不变”的产量稳定供应态势。所以,在当前我国居民农产品消费规模平稳的趋势下,产量充盈的农产品可为居民的农产品消费安全提供持久有力的保障。

 

 

 

 

 

 

 

 

 

 

 

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业发展中的

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我国农产品供应体系彰显了其强大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但此次疫情也给我国农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暴露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创造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转变。

(一)在“变”局中发现问题

第一,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交通运输都受到相应的交通管制,农产品市场面临农产品滞销与居民线上订单供不应求的矛盾局面。虽农产品滞销问题已通过社会各界帮助而大有缓解,但此次疫情突出了农产品流通中物流配送短板问题。农产品多属于生鲜产品,存在储存难、上市周期短等特质,物流不畅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周期,疫情下时鲜农产品因产品需求规模缩减、缺乏合适的储存及配送条件而不得不低价抛售(甚至低价也无人问津)。

第二,农产品营销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疫情的发生限制了收购商的出行、农产品正常批量运输及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正常经营,所以农产品长期依赖的传统销售模式根本无法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2013年末,天猫、京东两大网络购物平台就已相继推出农产品配送供应服务,但随之而来的农产品质量保障问题限制了生鲜农产品的线上发展空间。居民对农产品购买一直有“眼见为实”的消费习惯,线上购买的农产品往往会因包装、配送等过程中的损耗而出现质量问题,长久必会使农产品线上销售难以继续开展。

第三,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需要完备。疫情当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受疫情影响,居民对农产品供应来源的疑虑必然会对疫情严重地区在后疫情时期(或许更久的时间)的农产品生产销售造成沉重打击,至于农产品出口方面更会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非理性排斥,而且疫情发生前的农产品线上销售市场狭小现象也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担忧的部分写照。所以不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在“变”局中抢抓机遇

第一,拓展绿色健康农产品市场空间。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不同区域可依托独特的、适宜的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例如莱芜生姜因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及具有健胃、除湿等药用价值而远销国内外市场;塔里木鸽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肉质鲜美且对治疗关节炎、风湿等疾病方面有一定功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此次疫情的发生,极大激发了居民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强烈需求,居民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所以绿色健康的特色农产品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打造农产品网络直销等营销渠道。大多农产品生命周期较为短暂,对存储、物流配送要求较高,且农户直供产品多有品质大小不一,所以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之路因产品难以完全符合消费者主观要求而困难重重。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地政府纷纷鼓励并带头示范农产品网络销售过程,通过电商官网、在线直播、社区团购平台、微信群推广等多种形式促销农产品,既充分保障了农产品供应,又排解了农产品生产者的销售之忧。由此,即使已度过疫情特殊时期,相信农产品线上购买方式将更加受居民喜爱。

第三,推动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储运特质需要配套相应的冷链物流设施,冷库、冷藏车、冷藏柜等任何一项冷链设施的缺失都会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疫情发生后,冷链物流的短板暴露得愈发明显,频频出现“货”与“车”的供需信息无法完全匹配问题,给生鲜农产品销售、居民饮食消费带来极大不便,但也由此引发投资者对冷链物流的更多关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在未来阶段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三、后疫情时期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打造知名品牌

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富含较高营养价值的特色农产品更加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各区域的农业生产者应积极开发出一批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在满足居民高标准高质量的消费需求时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缺乏品牌保护的高质量农产品往往因市场恶意压价、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等蒙受经济损失。所以农产品企业可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评比活动,亦可通过国内外组织的产品展览、推介会加强自身品牌的宣传。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

为更好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首先引导及帮助农户选择区域农业重点发展方向,分类指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成立,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期开展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营方式差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知识、时下热门的农业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培训。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条件成立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后,可进一步向农业产业链的中后端推进,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整体提升农业收入水平。

)加大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形成质量管理闭环

农产品质量不稳定一直都是阻碍农业长足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的阻碍。所以,建立涵盖从田地到餐桌的整个农产品供应流程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非常重要。地方政府可与互联网行业人才合作开发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鼓励各个参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体(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物流运输者、线上线下平台销售者等)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建设,将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各阶段中的信息都尽量公开、透明化。既可避免农产品价格虚高现象、保证消费端的农产品品质,又可借助需求端的全民监督反向督促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作者简介

薛平平: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博士生

张为付: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智库@版权所有@2017-2020
南京财经大学 苏ICP备05007114号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