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简介
机构设置
智库动态
智库成果
智库专家
联系我们
 智库成果
  现代服务业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综合楼410室
 E-mail:zhikuj@njue.edu.cn
 电话:025-83494746
 传真:025-83494746

 友情链接
 
 
现代服务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现代服务业 > 正文  
  科学分析,措施精准,保持消费服务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作者:现代服务业智库  发表时间:2020-02-22  阅读:

科学分析,措施精准,保持消费服务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人民日报新媒体“人民号”2020-02-21刊发)

张为付

爆发于2020年新春佳节期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对消费服务业产生了倍增效应的不利影响。伴随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各省市逐步将工作重心向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同时抓转变。工业制造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纷纷实施相应措施,有效的帮助了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供给问题,同时又提供了诸如税收、信贷、社会保障等诸多的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逐步回归,对消费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引起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因为,我国是一个内需消费型经济大国,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疫情期间消费服务业各行业遭受了不同的影响和冲击,在后疫情时代要对不同行业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采取差异化有扶持政策,尽快恢复消费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服务作用,应提上政府的工作议程。

一、消费服务业产品的类型与消费特征

消费服务业一般可以分为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两大类,在产品消费中又可以分为非耐用消费品消费和耐用消费品消费,各种消费具有不同的物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类消费品质和行为具有不同的物质。

一般来说,非耐用消费品是指在餐馆场外的食品饮料类、服装鞋帽类、汽油能源类产品及其它非耐用的物品。耐用消费品是指汽车及零部件、家居及耐用家用设备、休闲用品和车辆和其它耐用的产品。服务消费品是指住房与公共事业服务类、健康保健服务类、物流运输类、文化娱乐类、旅游餐饮住宿类、金融保险类、咨询教育类、社区家政服务类及其它服务类产品等。研究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收入群体,对各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和行为是各有差异的。经济社会正常状态和突发紧急状态下,社会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如下表。

 

1  正常社会状态下社会消费意愿

    收入水平

产品类型

低等收入

中等收入

高等收入

非耐用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

服务消费品

由表1可知,在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大多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所以形成了对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些为产品和消费品生产者提供了产品生产和营销信息。

从表2又可知,在遇到突发的紧急社会经济状态下,人们的消费选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消费群体改变了原来的消费偏好和选择,对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非耐用消费品消费大幅增加,而对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下降。

2  突发紧急社会状态下社会消费意愿

    收入水平

产品类型

低等收入

中等收入

高等收入

非耐用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

服务消费品

二、新冠疫情对消费服务业影响的行业分析

由于本次疫情发生于2020年的新春佳节期间,传统的春节在中国有特别的意义和感情,所以春节的节庆消费有着与平时不一样的特征。那就是节前的非耐用消费品需求过度,以用于合家团圆、招待亲朋,存在浪费性(超过正常需求)消费的倾向。耐用消费品以标志性的大件消费为主,以体现年度工作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存在着超能力消费(借贷性消费)的倾向。服务类消费以远足旅游、文化娱乐为主,以享受自然风景和人文气息的陶冶,存在着转移性消费(压缩物品类消费)倾向。但一场疫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和安排,对消费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一)服务类消费业损失惨重

在中国新春佳节历来都是服务类消费业的供需两旺黄金时期,许多行业都有“一年投资准备、三个月迎宾经营”的特征,如我国北方的冰雪旅游行业、南方的冬季日光旅游业等都具有这样消费特征。但在突发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全线停业,而镶嵌于旅游业产业链中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观光购物、人身保险、健康保康等行业也全线闭业,整个产业链受到空前的打击。许多特色旅游景点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时效性,这些行业的前期投资转变为沉淀成本,不可能通过错时挽回,错失一季则一年无收,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和职工减收。由于春节假期和暑假是全年两个重要旅游消费旺季,春节旅游全行业受损,将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全年效益。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旅游企业调研可知,旅游行业核心企业——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电商等全行业基本停摆,仅有高档酒店客房出租率一般在10%—15%,主要是商务客人和长住客人,其它酒店基本停止接待客人。餐饮业经营全部停顿,单体餐饮店还可以通过亲朋间接消费方式消化原材料库存,达到止损,但连锁餐饮企业因门店多、库存多、员工多亏损十分严重,只有少数酒店餐饮部在做简餐外卖,部分连锁餐饮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旅游电商的旅游预订业务暂停,只有少量飞机、高铁等票务业务。

春节后应该是住房和公共事业服务类消费的旺季,但由于疫情的影响,节后的住房(购房、租房)行业全线停顿,与住房服务相关的中介咨询等服务产业也停止经营。公共服务业消费仅限于政府提供的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公共服务,延拓式的应由市场提供的商业服务消费基本停顿。如春节期间大型连锁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纷纷关门闭店,传统的灯会、花市、庙会、集市等节庆活动和满足人们娱乐消费需求的歌舞表演等全部取消,多数城市的图书馆、文博馆、新华书店、城市书房、自助书吧、电影院、室内健身房、室内运动馆、KTV、棋牌室、网吧等等文化娱乐场所统统关闭,大大影响了民间消费需求。据统计,大年初一全国影院票房收入仅181万,而2017年-2019年同期分别达到33.8亿、57.1亿、58.4亿。

(二)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前后两次失衡

春节前期,在全国没有发布疫情紧急情况下,居民对非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基本上与往年春节消费需求状态相似:比平日消费需求过度。所以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经常有“节前市场闹翻天,节后市场冷似铁”行业规律。这也是我国节庆消费的典型特征,是一种适度的节前超消费的需求失衡。今年的疫情引发全民高度关注时刻恰是在春节当日,所以对非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呈现出节前“节庆式热消费”与疫后“恐慌性滥消费”双重重合的特征。部分城市居民出现疫情恐慌,发生了对生活性日用品和医药防护用品的抢购囤积风潮,造成了对非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再度失衡。

一个月内出现的全民性对非耐用消费品需求的两次过度性需求失衡,表面上来说带动了全社会对非耐用消费品生产供给和服务需求,但是要知道,非耐用消费品的产品特点决定了过度购买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会影响对非耐用消费品的后期需求。

(三)耐用消费品消费需求后续乏力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一般居民来说,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是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如购买汽车、大型家用设备等。按照中国的传统消费理念和习俗,对这些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一般会发生了节前,以彰显其一年的工作获得感和为节日期间服务全家的生活生产。所以此次疫情对居民的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后疫情时代的购买力不足引发后续需求乏力。

因为对大型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在一般家庭中具有较大的弹性,是在基本生活条件满足,人们处于岁月静好状态下的需求,对时效要求不高。而在疫情影响下,社会生活处于非常态,延迟复工、收入的不确定性等都增加了恐惧感,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对具有高度需求弹性的耐用消费品需求愿望会大幅下降。

、精准施策,保持消费服务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作为消费型大国,国内消费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如何重振因疫情影响的国内消费,促进国内消费服务健康发展是后疫情时期社会各方应关注的焦点。

(一)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消费总需求

经验表明,居民对消费品需求的最大制约是来自收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遭遇此次疫情后,由于复工复产受阻,许多消费者的收入不确定性增大,降低了收入预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需求,从而使全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所以提振消费需求要从增加社会收入着手。一是鼓励动员有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是保持社会供给、增加员工收入、提振经济信心、促进社会经济回归正常秩序的必须选择,为社会消费信心培育打下经济基础。二是要加大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外收入补贴,补偿他们疫情期间消费缺口。三是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向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无固定收入群体发放一次性补贴,特别要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消费需求,尽快恢复疫区的生活生产。

(二)扶持消费品生产企业发展,扩大消费品市场供给

这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旅游住宿、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消费行业,这些企业面临着库存积压、房租店租、员工工资等多重压力,为此,应统筹规划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救助政策。一是减免房租。对于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行业租用国有、集体企业的房屋,免除3-6个月的房租。如果租用私人企业的,由政府提供3-6个月的房租补贴。二是提供补贴。政府对服务业企业提供2-3个月的社保补贴,或允许缓交社保等;对于疫情期间企业外卖平台佣金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三是提供金融支持。确保2020年消费服务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发展受困中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于因为疫情而“逾期、欠息”的贷款,允许宽限一定期限。四是提供用工支持。对于受到疫情重创的中小企业,无法负担高额的固定人力成本,允许企业基于用人的需求,灵活地按需求雇佣所需要的人才,以规避用工风险,降低用工成本。五是提供税收支持。允许中小企业营业亏损向前弥补或退税,赋予中小企业更多自主权选择纳税方式,并加大研发扣除、折旧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因疫情影响,对企业2020年一季度应缴纳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予以减免。对受到影响的中小服务企业,如果去年盈利好企业已经交过所得税,可以按一定比例返还所得税。六是提供产业基金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包括国企和知名民企,从产业链或商业生态角度,设计产业生态层次的金融扶持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产业或细分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正常经营。

(三)发挥资金杠杆效应,撬动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

促进消费需要激发大众的消费欲望,通过注入一定量的财政资金,用于设计不同行业的消费服务券,发放消费服务券是后疫情时期撬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手段。根据本次疫情影响特点,可以考虑先试点在服务消费品领域发放消费券,然后再推广到实物消费品领域。具体措施是:一是确定行业,发挥消费券的杠杆撬动作用。各地市根据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结合在疫情中受到影响的消费行业情况,设计总量控制、行业各异的电子消费券。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有消费群体都可以凭个人身份证件领取一定数量的电子消费券,消费者根据需求自愿领取电子消费券,并根据消费券的类型自愿消费。

二是设计权重,发挥消费券的精准扶持功能。各地根据受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将电子消费券设置实物消费类和服务消费类等不同类型。实体产业受影响程度较明显的地区,电子消费券应以实物消费类为主,引导消费者加大对实物的消费;服务产业受影响程度较明显的地区,电子消费券应以服务消费类为主,刺激消费者购买服务的欲望。针对不同行业受影响的程度,各种消费券的自付比例各异,以显现扶持的精准性。

(四)分析疫后需求特征,培育新的消费供给模式

此次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同时也为消费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带来了机遇。对一定周期内消费券的流向领域和行业的统计,可以分析消费市场的需求偏好,探寻疫情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演进机理,为政府的行业领域精准扶持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市场消费行为的分析结果,实时反馈到产品和服务生产领域,为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提供现时导引。对市场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梳理和供给需求的分析,可以测度行业的供给与需求平衡点,为产业资本的行业流向提供需求指导。

此次疫情也发现了我国服务消费品供给中的短板和不足,要在未来的市场培育中加以重视和关注。如在健康养护和教育方面,要加强对0-3岁幼教前儿童养护教育服务的准公共性提供和市场化商业类提供的探索,以适应二胎时代的养护服务需求。要加强对3-18岁学习阶段幼教、小教、中教服务产品的通识品公共性提供与差异化市场商业提供的对接。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准公共性与商业化供给的融合,社会继续教育、专业教育的市场化有效供给,以及退休后适老宜老教育服务产品的准公共提供等。这些都是全社会教育养护中的重要服务品,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工作生活。

 

作者简介

张为付: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1678037/rmh11678037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智库@版权所有@2017-2020
南京财经大学 苏ICP备05007114号
江苏省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