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无疑为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尤其是“三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作为苏中和苏北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门户,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抓住新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三湖”融入国家战略中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此带动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背景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众所周知,高邮湖位于江苏省中部,跨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西部紧接安徽省天长市。高邮湖长48公里,最大宽度28公里,总面积760.67平方公里;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骆马湖跨宿迁和徐州二市,湖水面积260平方公里,最大宽度20公里,最大水深5.5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因此,在上述两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三湖”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的机遇,对于促进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江苏整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到的地区大部分位于江苏苏中和苏北地区。
如果把京杭大运河比作一条龙,其龙头在北京,龙尾在杭州,这条龙的心脏就在京杭大运河、淮河和古黄河三河交汇,而旁边就是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楚淮运湖襟相连,夏商汉吴作汴京。盐帆飘展漕运盛,客贾往来出圣贤”。明清时期,淮安就因为为有洪泽湖等集散淮盐、漕船制造、粮食储备、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作为漕运、盐运的要道,“三湖”在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粮食储运中心、盐榷税务中心、漕船制造中心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由此可见,中国全力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三湖”提供了契机。
就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而言,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此背景下,滚滚长江向东流,可是泰兴市境内的江水竟陡然向南而去,长度达四十多公里。北上的如同一个个闪烁在苏北大地的三颗璀璨明珠的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作为途径泰兴市境内的长江水道北上重要关口,显然可以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大战略中有所作为。充分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促进产业行业和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打造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三湖”经济区。
推动“三湖”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面临着巨大机遇,但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入还需要弄清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如此,才能够基于现实条件而寻求融入国家战略的具体思路和对策。概括而言,“三湖”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面临的可能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理念和认识上的束缚
一般来说,由于认识决定战略,战略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效益和发展,只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实施正确的战略。思想观念束缚问题不解决,其他所谓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等等问题的解决都是无从谈起的。然而,值的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三湖地带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路径依赖”特征,在发展理念和认识上仍然未能适应“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目前,三湖地带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仍在原有传统路径中向前推的现象,路径依赖非常严重,根本没有想到会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相切合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更确切地说,主要是指“三湖”地带发展的一个总体大思路仍然是引进制造业大项目,特别是最好引进外资项目,因为依托大项目的引进和入驻区域,就会带动大量的资源、能源投入,对GDP增长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带动效应。应该说,“三湖”地带的领导还是沿袭上述发展思路,较少考虑如何才能把经济发展不仅聚焦在一带一路带来的高速增长方面,还应考虑到如何才能高效和优质,尤其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方面。从根本上看,这仍然属于发展理念和认识上的偏误,束缚了“三湖”地带融入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三湖”地带功能定位不清
“三湖”地带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需要根据各自的地理优势、各自的要素禀赋结构、各自的文化元素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等,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然而,“三湖”地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问题,因此在“三湖”地带而发展经济过程中,引进和入驻的企业可能并非是基于关联企业空间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的考虑,而是考虑政府主导下的“政策租”等效应,最终导致企业空间上的集聚并非原本意义上的产业集聚,而仅仅表现为简单的“企业扎堆”。正因如此,目前开“三湖”地带均尚未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功能特色,“三湖”地带的企业仅仅表现为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简单地理聚集,关联系、外溢性、行业规模经济效应等均不显著。由此一方面导致了“三湖”地带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过程中,片面追求规模数量,产出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三湖”地带的产业同构较为明显。显然,由于“三湖”地带功能定位不清,缺乏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功能特色,“三湖”地带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发展战略所依托的产业集聚基础就相对薄弱。
(三)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苏北地区尤其是依托创“三湖”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摆脱传统的苏南地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能是简单承接苏南或者其它发达地区低端产业的简单转移,而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就注重创新驱动。然而总体来看,由于“三湖”地带在整个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具有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比重较大,代工的比较多,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企业关联度较低,因此表现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品增值率和附加值不够高,外资溢出效应不够明显,由此也决定了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特别地,受到当前产业层次、配套设施、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现实瓶颈约束,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还十分有限,尤其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还很不足。这大大影响了“三湖”地带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成功打造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三湖”经济区社会、经济和产业高地。
三、对策举措
(一)“三湖”融入国家战略要秉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为此,需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苏提出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关键举措,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目标,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假设大格局中主动作为、多作贡献。“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要明确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定位,加强地区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全面融入国家战略。要找准国家战略部署与“三湖”地带实际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区域的优势,在大格局、大趋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注重突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三湖”地带区位条件优越等优势,注重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战略全面衔接、统筹推进,全面拓展对内对外、向东向西开放的新空间。
(二)进一步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双桥头堡”
发挥“三湖”作为苏北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优势,争取建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成功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将“三湖”地带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口,显然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大量文献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就是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为此,作为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基础设施等建设也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湖”地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为此,“三湖”地带必须进一步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融入国家战略的物理基础。
(三)搭建虹吸和集聚创新要素的平台
“三湖”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需要,离不开平台的搭建,良好的平台和载体能够为对接上述战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从而对产业的吸引和集聚尤其是创新要素的吸引和集聚具有更强的凝聚作用。甚至可以说,必要的平台建设对于创新要素的集聚更为重要,因为这切实关系到创新要素的创新活动成本和收益。良好的平台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集聚和使用创新要素成本,同时也更有利于创新成功概率的提升,即提升创新活动的收益,更加有利于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高质量需求,即便保证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为此,“三湖”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立足产业基础,重点抓好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布点落子,积极推进以创新创业为内生动力,高密度技术、高素质人才、高价值服务为引领的创新平台发展模式,提升“三湖”地带对创新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气氛和氛围。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全面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主体壮大等工程,积极培育领军型创新企业,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充分搭建引才等专业化平台。
(四)明确“三湖”地带融入国家战略的功能定位
通过强化功能定位,在推动三湖地带不同区域形成各自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功能特色中,提升“三湖”地带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功能。以洪泽湖为例,要发挥洪泽生态优势,实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发挥各地尤其是洪泽湖的资源优势,继续把生态做优。洪泽水面大、河道多,要加大河道治理,把一条条穿城而过的河道打造成一条条美丽的生态风光带。对于化工企业,一方面坚持区域内不再引进新的化工企业,从源头上为生态减负;另一方面,对现有企业大力度开展整治,达到规范达标排放。洪泽发展的一大优势在于旅游业资源的禀赋好。洪泽要发挥优势创新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洪泽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好洪泽湖古堰、蒋坝、老子山等核心景区,挖掘展示好洪泽湖文化、美食文化、道学养生文化、渔家民俗文化、河工文化和红色文化,主攻“两日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叫响“游千年古堰、观大湖风光、顾河工文化、品湖鲜美食、沐养生温泉”的旅游品牌,让游客来了有景看,有故事听,来了就不想走。同时推进旅游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用旅游业的发展来统筹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等全方位发展。